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在文学作品中

美在文学作品中


气!

2020/6/23

这样的图画美,在小说中也同样经常出现,
比如:鲁迅的《故乡》开头的一段文字: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 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鲁迅对眼前故乡的描写,充分调动“我” 的感官,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写了所见到的“故 乡”的情景:萧瑟、荒凉、破败,并形象地刻 画了“我”的痛苦与失望的心情。
2020/6/23
4
二、文眼语句美
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
策。”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说
过:“余谓眼乃神光所聚,固有
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
后无不待眼光映照。”也就是说,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
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诗歌
表现情蕴的焦点所在。
2020/6/23
5
• 如,小说《台阶》的“文眼”是文章中的“台阶 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一句。
2020/6/23
8
四、欣赏语言的图画美。
• 作家在描写某个景物时,往往能从多个不同 的侧面,借助于各种表现手法,描画出景物
的图画美。比如:老舍在他的著名散文《济 南的冬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
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
2020/6/23
10
•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语言的图画美其构成要素有这样 三点:
• 一是色彩组合
二是景物搭配
三是线条勾勒
2020/6/23
11
• 文学作品语言美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从外 与内蕴来看,它有形象美与含蓄美之分;从 言的风格来看,它有朴素美与华丽美之别; 表现的目的来看,它有主题美与声情美的差 等等。
生活离不开美,文学作品 更离不开美。在文学作品中 我们要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品味美,这样读者才能与作 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 题记
2020/6/23
1
(一)语言美
• 文学是语言艺术,在文学作品中, 往往表现出独到的语言艺术特色,
表现出语言美。因此,在阅读和
教学中,注重文学作品语言的分
析,是打开作品之门的有效途径 之一。
2020/6/23
2
一关键词语美
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 在评诗时说过:“‘红 杏枝头春意闹’,‘闹’ 字而境界全出矣。‘云 破月来花弄影’,‘弄’ 字而境界全出矣。”
2020/6/23
3
注重词语的色彩、动态、声响、 和形象
朱自清的《春》,文 中写到:“树叶儿却绿 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 你的。”“小草偷偷的 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
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
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
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
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
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
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
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
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
又如,冯骥才的《真珠鸟》一文,结尾写道: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从写作来说,这句就是全文的“文眼”,这 是神来之笔,不但揭示主题,而且这样的结尾 收得有“味”,更饱含了深深的哲理,体现出 散文的哲理美。
2020/6/23
6
三、修辞手法美
• 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感情往往是抽象的。如何将
抽象的情感加以表现?在语言上往往借助于一定的修 辞手法。如古代诗歌中,表现“愁思”,“愁思本无 形”,而作者就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加以表现,诸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等。诗句中,“一江春水”, “蚱蜢舟”与“愁思”何干?恰恰在于作者将“愁思” 喻为悠悠的春水,似江水之深;将“愁思”变为重负, 连小舟也不能荷载。
2020/6/23
7
• 作者抒发感情,除了较少直接抒发外,大多 数是通过渲染景物,或者借助比兴,或者借 助人化、物化,或者象征,或者化用典故等 来进行表达的。如,朱自清的《春》,作者 在描绘春景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 修辞手法。如写春风就似如母亲的手抚摸你, 写春天就如婴儿一样“新”,如小姑娘一样 “活泼”,像青年一样“健壮”等等。文中 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去表现春风 的温暖、柔和,描绘出的一幅幅“春的图画” 充满了春的气息,充满了诱人的活力。学生 在阅读中,自然感受到春的美,春光的美以 及感悟到和谐之美。
• 总之,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我们可以从 品整体描写上去感悟,可以从字词的咀嚼中 感受,也可以从事物或景象的捕捉中去品赏
2020/6/23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