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
有的感情基调。
8、 《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它的语言风格是。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
是:
三、选择题
1、 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登幽州台歌》练习
一、词语解释
1、前:
人:
3、后:
者:
5、念:
悠:
7、怆 (chuang) 然:
涕:
二、填空
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字
“” 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
是:
3、 “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
扌旨。
3,《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4,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5,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
作。
6,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炼字: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3)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意思。
(4)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登飞来峰》练习题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
诗句是。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7,这首诗中,“浮云” 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8,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山西村》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望岳》练习题
1、表达技巧:
《望岳》中每一联都切着 _字写,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颔联是
颈联是,尾联是。
2、思想内容: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O
3、表达技巧: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秀美,用的是O“阴阳割昏晓”句写泰山
的,这是O
5、名句理解:
(1)如何理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人
5、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古的感
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
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
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
7、 “古人” “来者”指的是。“独”字表现了作 者的心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 野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