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PPT

三峡PPT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生态建设
迁建过程中加强城镇地质灾害防治和“三废”整治: 移民城镇要做好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勘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构建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系统
对于城镇建设,必须配套控制和治理设施,如污水、垃圾处理设 施等 加大力度对库区进行“三废”整治,国家应采取强制性措施,该关 闭的坚决关闭,可以治理的则进行治理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自然
污染治理 污染防治: 在环境污染防治法中,应摒弃“末端治理”的做法, 加强环境污染的总体控制。在政策、规划、管理各个 层次上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决策。加强源头控 制、废物资源化制度。建立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化。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生态建设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泥沙淤积
泥沙淤积:
三峡大坝修建后,部分泥沙(悬移质)仍可排出,但
水库长达600多公里,由于流速变缓,卵石只能在 库尾不断堆积,无法排出,使水库末端以上的河床
不断淤高,并向长江上游蔓延,极大威胁长江上游
城镇和农田的安全。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泥沙淤积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自然
水环境 水环境: 3、实施“ 库底清理”工程:包括在二期水位下的搬
迁废弃建筑和设施、林木、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废放射源等方面的清理。 首先要做好清库工作的普查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建立疫检监督机制。 二是在进行相关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寻求更加合理、 科学的清库技术, 研究和探索科学的清库方式、方法, 能有效地全面清理库底各类废弃物和垃圾。 三是保证清库的政府财政性投入。
“线”状布局模式,减轻对长江的污染。 要合理分布城区公共绿地,根据库区整个城镇地形分布“面临大江、背靠
大山”的共性,构筑沿江护江大堤绿化带,腹地背山绿化带和城镇建筑间
的绿化带(区),使城镇由绿化城一园林城一生态城方向演变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生态建设
加强移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要结合移民迁建工程,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信息 基础设施和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为移民城镇的发展创造 良好的硬环境。 在城镇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要从城镇的总体效益出发,遵
第一大组组:
张媛、李奥蕾、朱鸣 、张亮、 郭丹阳、王梓谕、
1
三 峡 工 程 简 介
2
三 峡 工 程 的 影 响
3
对 策 及 解 决 方 法
4
三 峡 库 区 城 镇 迁 建 实 例
5
总 结
1 三峡工程简介
1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介绍: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或三峡大坝, 是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 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 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 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 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层面积逐年减少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水华
水华:
三峡工程水库的运行,导致了库区富营养化进程加
快和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频发,严重影响了库区水 质。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水华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河道水文
河道水文:
大坝清水下泄引起长江干流河道剧烈冲刷,使得坝
1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自然 城镇 人居环境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污染
污染:
三峡库区城镇和游客产生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
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中,而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 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泄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
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
建立“科学规划移民生态城镇”: 依据不同城镇的特点,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 选择重点突破的方式,充分依托重大线性基础设施,发挥产业的集聚与 扩散效应,选择特大、大、中、小分层推进的城镇化模式。在库区主轴上 形成重庆一万州一宜昌三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三个城市圈为基础向四
周特别是向长江两岸腹地拓展,以改变库区城镇过多的集中于长江一线的
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城镇污水、 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影响水库水质安全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污染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
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
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同时现三峡库区 森林覆盖率已相比50年代的20%降到了10%。
图为:由朝天门看江北嘴的砂砾坝,原来原来通向江边码头的一 条水泥公路,下半段已被沙砾坝掩埋和破坏,公路和沙砾坝的顶
面有一个明显的交角,表明公路被沙砾坝压埋和河岸升高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城镇、人文的影响
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
1、淹没众多文物点: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
有1200多个,但在蓄水前基本上发掘抢救完毕。著 名景点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但专家在其周围设
境的承载力;二是库区民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难以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5、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以及大量乡
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自然 建设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自然
水环境 水环境: 1、实施库区“ 面源污染控制” :就是要加大对长江
相关资料显示,1968年至1977年,长江鲥鱼年平
均产量为49.2万公斤;1984年开始,产量急剧下, 1986年为1.2万公斤;现在,长江上基本捕不到鲥鱼:
记者在江西、重庆等地采访时,当地渔民反映,他们
基本捕不到鲥鱼了。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无序的水 电开发。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
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
逐步形成合理体系,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 强移民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防治,全而提高管理水平,形成
各具特色的城镇风格,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宁.静、高雅、舒适、
便利的下作和生活环境。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生态建设
强化公民和政府的环保意识: 在库区应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公众生态城镇意识 进一步建立库区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和监督机制,提高公 民的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要造就一种环境保护的文化 氛围,推行绿色文明生话方式,倡导可持续消费
4
三峡库区城镇迁建实例
云阳
4 三峡库区城镇迁建实例 ——云阳
“三镇合一”组合式拆迁,生态移民新城 云阳老城
三峡库区腹心,坐落在一个正在复活的古滑坡体上,街道狭窄、
库区各级政府应建立环境保护的法规综合体系,使环境保护法律
化、制度化
3 对策及解决方法 ——生态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重构城镇生态产业系统: 利用库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水
产养殖业、航运业和水电业组成的水域生态产业带,促进循环经
济的发展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地实现生态工业园区与社会消费领域的 结合,真正实现“经济一社会一生态”的整体循环 积极倡导城镇生态旅游,并以此带动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 三产业的发展 以现有城镇为骨架,依托小城镇开发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和绿色 市场,发展节约资源、无污染、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为农村劳 动力转移开辟新的领域,减少人口对上地的压力,提高库区城镇 经济的整体素质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地震
增加该地区地震发生的几率:
水库容量越大发生地震的频率也就越高,而三峡水 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蓄
水后,库区微震已经明显增多。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地质灾害:
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 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源区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农药、化肥污染的全面治
理, 减少泥沙和污染物的排入量。 是要加强和落实长江源区生态工程和三峡库区退耕还 林(草)工程建设,减少泥沙水土流失面积。 是必须加快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 江河的梯级开发力度, 为三峡工程建立一个调节洪水、 拦截泥沙的防护网络体系。 是在长江源区和库区的广大农村推广农药、化肥的科 学使用方法, 同时开发生态农药、化肥,减少其流失量。
臵给土地容量本来就极其有限的三峡库区增大了人口 压力。
2、移民安臵期间将导致库区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3、生态景观发生变化,旅游资源面临重组: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消落带植被日渐稀疏,呈现似
“荒漠化”现象,原有的为世人所称奇的三峡景观廊 道受到影响,结构缺损的消落带与陆域和水库形成明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自然的影响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大规模移民开垦荒地,造成大规模水土流失。
•三峡库区土地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库区土地侵 蚀区面积占总面积约88%,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
约82.9%,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库区年入江泥沙总量为3826万吨,平均输沙模数 为713吨/平方公里·
显反差。旅游景区的重新分布和特色变化,也对旅游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新的挑战。
2 三峡工程的影响 ——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4、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在三峡库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了库 区生态环境破坏相当严重。库区公众生态意识薄弱主 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库区很多领导干部缺乏生态 保护的执政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很少顾及库区生态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