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日语考研日语语言学考研皮细庚《日语概说》复习笔记一、复习笔记【本章考点】1.单音与音素2.音节与音节变化3.现代日语语流中的语音变化4.日语的声调【本章内容索引】一、语音和发音器官1语音的性质2.发音器官二、单音1单音的性质2.国际音标3.单音的分类4.日语的元音5.日语的辅音6.日语的半元音三、音素1音素的性质2.音素与单音的对应关系3.日语音素的种类4.日语音素体系和音素种类的设定5.音素标志四、音节1音节2.日语音节的构造3.日语音节的体系五、现代日语语流中的语音变化1元音的无声化2.ガ行鼻浊音3.拗音的直音化4.元音等的脱落与音节的缩约5.カ、タ、パ行音节的不送气音化六、语音变化与现代词语中的音节构成1音便2.连浊3.连声4.转音5.音颠倒6.添音7.略音8.缩约形9.转呼音七、声调1声调的性质2.日语声调的分类3.日语声调的特点4.日语声调类型的分布【主要内容】一、语音和发音器官1语音的性质①语音(言語音):人们为了表达语言而使用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称为语音。
人们有意识地使用发音器官以表达某种意思时所发出的一切声音,包括语音在内都可以称之为音声(音声)。
音声包括语音(可以分节,可以通过发音器官的调节任意组织各种音节)和非语音(非言語音)(不可以任意分节)。
②音声学(音声学):研究语音性质、具体发音方法额特点的语音学。
③语音有社会、生理、物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a.社会属性: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语言意义不是个人决定,而是由整个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b.生理属性:对发音器官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必然会发出不同的语音。
从广义角度来说,还包括听觉器官,即对语音的感知。
c.物理属性: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物理要素。
◆音高(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对区别语言意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词或词组的特定声调都是通过音高的调节来组成的。
本章中的音高是指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词组中的各个音节的高低。
◆音强(音強):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振幅的大小(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体所受作用力的强弱。
在日语中一般不构成区别语言意义的作用。
◆音长(音長):声音的长短,即各个音节的长短。
日语中的长音指元音拖长发音的结果。
◆音色(音色):又称音质,即声音的特色或本质。
2.发音器官(発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①呼吸部分:肺和气管。
②发声部分:喉头部分。
声带振动的声音—有声音(有声音)不振动声带的声音—无声音(無声音)③调音器官:自咽头往上至口腔与鼻腔的各个器官。
又叫做声道(声道)。
二、单音1单音的性质单音(単音)是从音声学的角度区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通过音色来划分。
是按照语音的物理和生理属性划分的。
2.国际音标(国際音声表記)研究语音的学者曾经创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记音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字母记音和非字母记音两种类型。
国际语音学会制定了一套记音符号,以罗马文字和希腊文字为基础。
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一个民族的单音系统的记音符号一般都是宽式的。
3.单音的分类单音的分类有以下三个标准:有声音和无声音的区别;气流收发音器官阻碍与否;调音部位和调音法的不同。
单音分为元音(母音),辅音(子音)和半元音(半母音)。
4.日语的元音按口腔开合大小分类:开元音和闭元音(広母音と狭母音)按圆唇与否分类:圆唇音和不圆唇音(円唇音と非円唇音)按舌位高低分类:低元音、中元音和高元音(低母音、中母音と高母音)按舌位前后分类:前舌元音、中舌元音和后舌元音(前舌母音、中舌母音と奥舌母音)综上,日语元音的发音情况如下:5.日语的辅音按声带振动与否分类:有声辅音和无声辅音(有声子音と無声子音)按调音部位分类:双唇音、齿音、齿龈音、硬口盖音、软口盖音和喉音(両唇音、歯音、歯茎音、硬口蓋音、軟口蓋音と声門音)按调音法分类:爆破音、摩擦音、塞擦音、鼻音、弹音(破裂音、摩擦音、破擦音、鼻音と弾音)6.日语的半元音[j]和[w]三、音素1音素的性质音素(音素):是某一特定语言的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分语言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是按照语音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语音单位。
音素的研究属于音韻论范畴。
元音与辅音结合时各个单音都会发生细微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在日语中不会发生语言意义的改变,这一点与汉语截然不同。
2.音素与单音的对应关系异音(異音):一个因素所代表的若干不同的单音。
异音分为自由异音(自由異音)和条件异音(条件異音)。
前者是指能在同样条件下,出现的异音;而后者指受到一定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异音。
拨音n有三种条件异音:m出现在ma・ba・pa行前面;n出现在na・ta・da 行前面;n(长鼻)出现在ka・ga行前面。
其中sa行的五个单音中:さ・す・せ・そ中的音素均为sa・sw・se・so而し则为si(长)。
因此在此把ʃ称为s的环境同化异音。
3.日语音素的种类元音音素、辅音音素、半元音音素、特殊音素4.日语音素体系和音素种类的设定音素体系(音素体系):某一特定语言中能够区别语言意义的音素的种类以及按其特定的音素组合规律组成的体系叫做音素体系。
日语以五个元音及其与辅音半元音结合为音节的普遍组合规律,并构一个完整的语音体系。
音素种类的设定:①一个音素代表几个异音;②几个音素代表一个异音。
一般将坳音理解为辅音+半元音+元音的构造。
但是从实际发音出发,sa行坳音实际上是ʃ与a・u・o的结合。
③が行鼻浊音的辅音音素ŋ的设定。
ŋ不能作为g的条件异音看待,因为无法从环境同化角度看待。
此外二者构成了语言意义的对立关系;另外ga行浊音出现在单词第二音节以下时不嫩发成鼻浊音的例子也不少。
④tu和su的辅音音素c的设定。
二者的辅音同为塞擦音,二者的差异可以认为是由于元音i和u所引起的环境同化的结果,互为条件异音,因此作为一个音素处理。
另一方面,ta・te・to的辅音为典型的单音t,是爆破音,所以tu和tu 不能看作t的条件异音。
这就是设定辅音音素c的原因。
⑤长音促音和拨音的设定。
以上三个音素都没有异音。
长音和促音为象征性音素,拨音n有m・n・ŋ三个条件异音。
N也是一个象征性音素。
把长音作为一个象征性音素来处理的原因:①长音与五个元音的发音意图不同;②长音与五个元音在区别于言意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5.音素标志一般采用简便的、容易理解的符号。
四、音节1音节音节(音節):听觉上最容易分辨的,也是最自然地感觉到语音片段的叫做音节。
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研究日语音节一般是从音韻论角度进行分析的。
正是日语的这种传统的判断音节的方法才决定了每一个音节的发音时间长短都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区分音声学上的音节概念,通常把日语在音韻论上的音节称为「拍」或「モーラ」。
2.日语音节的构造音节的构成:①由一个音素构成(一个元音或者一个特殊因素)②由两个音素构成(一个元音加一个辅音;一个半元音加一个元音)③由三个音素构成(坳音)日语音节的构成特点:①每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音素且必须有一个元音音素②所有音节都以元音结尾,为开音节构造③每一个音节中最多只能有一个辅音音素④日语音节的构造比较简单。
3.日语音节的体系◆按系统分类①直音和拗音直音(直音):一个元音或辅音加元音的音节。
坳音(拗音):辅音加半元音加元音的音节。
②清音、浊音、半浊音浊音(濁音):包含辅音音素/g.z.d.b/的音节。
除此之外的音节称为清音(清音)。
半浊音(半濁音):包含辅音音素/p/的音节。
◆按排列方式分类行:从辅音、半元音的角度看,每个辅音、半元音与五个元音组合,各自成为系列。
段:从五个元音的角度看,每个元音与每个辅音、半元音组合,各自成为系列。
五、现代日语语流中的语音变化1元音的无声化①元音位于两个无声辅音之间—[k.s.ʃ.t.tʃ.ts.f.ç.ɸ.p]②与无声辅音结合位于降调,处于词语获句子的最后一个音节③与无声辅音结合位于促音前2.ガ行鼻浊音①处于单词第二个音节以下(特殊情况:外来语,叠语,发音较轻的街头词,复合程度较低的复合词,数词“五”的发音)②助词が一般发为鼻浊音③接续词的が一般也发成鼻浊音3.拗音的直音化坳音音节「シュ・ジュ」在语流中发为「シ・ジ」的现象。
实际上在坳音直音化趋势增多的同时,直音坳音化的现象也在逐渐增多(数词“十”后面加量词时)4.元音等的脱落与音节的缩约口头表达中由于发音速度较快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往往会出现元音半元音甚至辅音脱落的现象。
①元音的脱落②元音与半元音的脱落③元音和辅音的脱落④长音的脱落5.カ、タ、パ行音节的不送气音通常在单词的第一个音节时是较轻的送气音,但是在第二个音节以下时一般转变为不送气音。
助词「て(は、も)」、「たり」、助动词「た」等一般也发不送气音。
六、语音变化与现代词语中的音节构成1音便音便(音便):为了发音方便而改变某些音节的发音是音便。
①イ音便:書く→かき(た・て・たり)→かい(た・て・たり)②撥音便・はねる音便:死ね→しに(た・て・たり)→しん(た・て・たり)③促音便:立つ→たち(た・て・たり)→たっ(た・て・たり)④ウ音便:習う(ならう)→なろう(た・て・たり)2.连浊连浊(連濁):合成词中后一个词素的第一个音节由清音变为浊音的现象叫做连浊。
拨音便也可以看成一种连浊。
(1)连浊产生的某些规律:①以叠词形式构成的合成词以及使用频率高、复合程度紧密的词容易产生连浊;②用言和用言复合时一般不产生连浊,但转化为名词时容易产生连浊;③前一个词素为后一个词素的宾语是较少产生连浊,前一词素为后一词素的状态修饰词时比较容易产生连浊;④前后词素为并列的对等关系时一般不产生连浊;⑤拟声拟态词一般不产生连浊。
⑥后一词素的第二个音节为浊音时第一个音节一般不产生连浊。
(2)汉语词中的浊音、半浊音化音节①ハ行音在拨音后面时大多数转变为半浊音,少数转变为浊音,极少数不发生变化。
在促音后面时全部转变为半浊音。
②以カ、サ、ハ行音为第一音节的助数词接在“三”后面时,该音节变浊音,其中ハ行音也有变成半浊音的。
但是,也有很多助数词的第一音节是不转变的。
③“四”大多数场合读作「よん」。
其后面以カ、サ、ハ行音为第一音节的助数词一般不发生读音变化。
但是,也有少数助数词的第一音节是发生变化的。
3.连声连声(連声)主要出现在汉语词汇里,前一个汉字最后一个音节为ン、チ、ツ,而后一个汉字的第一个音节为ア、ヤ、ワ行音的时候,后面一个音节转变为ナ、マ或タ行音。
广义的连声还包括连浊。
4.转音转音(転音):复合词中前一个词素的最后一个音节,或后一个词素的第一个音节转变为同行或同段的音节。
5.音颠倒音颠倒:词语中两个音节相互颠倒。
6.添音添音:当词素与词素结合的时候,中间往往加入促音,拨音或者长音,从而使发音更加方便或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7.略音略音(略音):把单词中的某个音节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