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员工招聘与录用(PPT47页)aen
员工招聘与录用(PPT47页)aen
超过7日的,用人单位不能在网上办理退工 登记备案手续,而应自行到区县职业介绍所补办 退工登记备案手续。
4、《劳动手册》和《劳动力登记表》的记载
用人单位在网上办理招退工登记备案手续 成功后,其《劳动手册》和《劳动力登记表》 的记载与前台一样,予以记载。
5、档案管理
在网上办理招工或退工登记备案手续后, 还必须按国家和本市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做 好劳动者人事档案的调集、保管、转移等工作。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 第八条 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权了解用人 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情 况,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说明。 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健康 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劳动者应当 如实说明。
•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 无效的劳动合同,自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 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 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 民法院确认。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7:23:0717:23:0717:2311/23/2020 5:23:07 PM
•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1.2317 :23:071 7:23No v-2023 -No v-2 0
•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17:23:0717:23:0717:23Monday, November 23, 2020
劳动合同法(草案)
•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 无效:
• (一)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 订立劳动合同的;
• ……
*事实劳动关系的产生
已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直接转化
未及时续签 无效 遗失 撤销
间接转化
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
书面劳动合同
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直接转化
九、单位遗失人事档案(含《劳动手册》, 劳动者退工登记备案手续的办理办法)
用人单位遗失人事档案(含《劳动手册》), 应由用人单位按照《关于企业职工人事档案失落问 题的复函》[沪劳关(1997)9号],负责为劳动者补 建人事档案和《劳动手册》,并由上级主管部门按 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任者予以处理。
用人单位补建人事档案和《劳动手册》后,劳 动者的退工登记备案手续可按《关于改进本市单位 办理着招退工登记备案手续的意见》办理。
十、员工培训的有关规定
1、技能培训补贴 2、职业见习
十一、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不按照规定办理用 工登记手续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补 办;逾期不办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未及时续签 无效 遗失 撤销 间接转化
事实劳动关系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上海规定
•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天通知可以终止 • 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 • 经济补偿金:补偿时间段变化
其他地方规定:
• 用人单位不得继续录用 • 补签劳动合同,期限不低于一定时间
劳动合同法(草案)
• 第九条 已存在劳动关系,但是用人单位与 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除 劳动者有其他意思表示外,视为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 应当及时补办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手续。
用人单位录用职工非法收费的通知》
(7)就业准入,《关于在本市实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意见》 (8)不得歧视、特殊保护的规定
三、职业介绍
1、2000年12月8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10号令《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明确职业介 绍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性职业介绍机构, 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包括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和其他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营利性职业介 绍机构是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
例解:
• 招聘,未录取。 • 招聘,录取。
二、草案对招聘的间接影响
• 宽进,严出——严进 • 宽进,宽出——少出
草案:解除条件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 人单位在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 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 工资后,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
草案:解除程序
•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 当事先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 权提出意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 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 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劳 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 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劳动合同法(草案)
• 第八条(知情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 系、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 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 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希望了解的其他与 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用人单位 有权了解劳动者与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 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知识技能以及就 业现状等情况。
•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1.2320.11.2317:23:0717:23:07November 23, 2020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23日 下午5时 23分20.11.2320.11.23
4、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 不满6个月的不得设试用期;满6个月不满1年的, 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满1年不满3年的,试用 期不得超过3个月;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 个月。
四、招用劳动力实行《劳动手册》制度
• 应届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 • 失业人员 • 协保人员 • 企业富余人员 • 农村富余劳动力 • 其他人员
*劳动合同法(草案)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有 不同理解的,除有相反证明的以外,以有 利于劳动者的理解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 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第二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 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 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五、办理录用登记备案手续
单位招用(退)本市劳动力的登记备案手续: 1、招工录用登记备案手续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自招用之日起30日内, 向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办妥招工登记备案。
2、退工登记备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工作)关系 后,应在7日内向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办妥退工登 记备案手续。
3、《劳动手册》和《劳动力登记表》的记载
4、用人单位应当在使用外来从业人员之日起30 日内到外来人员就业管理机构办理综合保险登 记手续。
5、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应当在拟聘雇的外国人 入境之前,带有关材料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申请就业许可。
6、用人单位聘雇台、港、澳人员应携带有关材 料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其申办《台港澳人 员就业证》。
八、关于本市单位网上办理招退工登记 备案手续的操作办法
三、招聘的挑战和应对
• 1、对测评能力的挑战——在信息不对称条 件下
• 2、对招聘过程的挑战——在举证不对等条 件下
应对方针
• 1、多管齐下获得真实信息 • 2、书面劳动合同保护谁? • 3、招聘细节决定招聘成败
• 谢谢!
•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1.2320.11.23Monday, November 23, 2020
从事营利性职业介绍活动的服务机构。
目前,社会上有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 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以及 社会中介机构等。
2、招聘员工的选择方式 面广的原则 及时的原则 层次的原则
3、招聘广告中,要注明招聘人数、工种岗位及 要求、时间、收入、特殊岗位的性别要求,实 行的用人制度,以及应聘面试的方式等。
2、网上办理招退工登记备案手续
用人单位网上办理招工登记备案手续时, 可不必填写一式三联的“上海市单位招用从业 人员名册”
超过30日的,用人单位不能在网上办理招 工登记备案手续,而应自行到区县职业介绍所 补办招工登记备案手续。
3、网上办理退工登记备案手续
用人单位网上办理退工登记备案手续时,仍 应填写“上海市单位退工证明”,并盖章。其中 第二联为退档凭证并存入劳动者个人档案;第三 联交被退劳动者本人。
(二)公开、竞争的原则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规根到底是人才的
竞争,公平竞争招用劳动力是企业选拔有用人才 的第一道关口。
(三)择优、效率的原则
(四)合法、效率的原则
要按照《劳动法》和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合理、合法、 合规地招用劳动力。招用劳动力的对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 条件:
(1)招用劳动力必须年满16周岁 (2)特殊工种不得使用未成年工(16-18周岁) (3)十八至二十四岁的适龄男青年必须有兵役证 (4)禁止招用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 (5)未能升学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推行劳动预备制培训 (6)禁止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禁止扣押身份证,《关于严禁
七、有关对象办理招退工登记备案手续 的说明
1、用人单位使用协保人员、企业富余人员和农 村富余劳动力应办理备案手续。
2、用人单位聘用退休人员或使用持有引进人才 《上海市居住证》人员应办理备案手续。
3、用人单位使用劳务型公司输出的劳动者,由 劳务型公司负责办理劳动者的招退工登记备案 手续,输入单位不必重复办理。
员工招聘与录用
上海市劳动力资源管理中心 张文龙
上海城市酒店
一、员工招聘的概念
招用劳动力指用人单位为满足生产、经营、 管理等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 规定,从社会上公开自主地招聘和录用劳动力的 行为。
二、招用劳动力的原则
(一)依法自主的原则 1988年4月,国家颁布的《企业法》中规
定,企业有用人自主权。用人自主权是指招收 和辞退劳动力两个方面的权利。用人单位可以 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 定,自主决定招收员工的时间、条件、方式和 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