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面试流程1:抽签确定面试顺序2:按面试序号由工作人员引导抽取试讲及答辩题目3:在备课室进行考前准备(备课时间为30分钟)4:依据教案面对评委无学生讲课、答辩(15分钟)5:测试完毕在休息室等待6:全场测试结束后,公布面试成绩考试现场抽签答辩题的特点:一般来说,每个题签内含1-3道题,考官依据面试前准备好的试题答案,综合考生回答这一问题时的整体表现为考生打分。
这种面试方式的优点是较易操作,评分的客观公正性好掌握,不足之处是涉及面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利于考生发挥其特长。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道真题:1.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2.现在常常提“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么理解?第二种面试是随机答辩题: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向应聘者随机发问,而应聘者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评分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整理的几道例题,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你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路:(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2)不宜说那些容易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3)不宜说太抽象的座右铭;(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6)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教师招聘面试时的衣着:教师招聘时着装忌脏污和褶皱,忌可爱和太花哨,忌太过性感或裸露,忌不化妆或化过浓的妆。
面试时的语言表达:(1)忌自己抢话不让别人插话。
(2)忌语言的反复追加。
(3)忌确定性的两个极端。
(4)忌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
(5)忌随便扩大指代范围。
(6)忌口头禅和伴随动作。
语文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詹天佑》,敬请光临指导!【说教材】1、教材分析《詹天佑》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十七课。
首先我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中,不怕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克服各种艰苦的困难,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英雄事迹。
从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段、句、词,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理解詹天佑是我们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3、教学重点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理解“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
4、教学难点理解“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讨论为什么说“詹天佑士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说教法】1、品读2、精思3、感悟4、演示【说学法】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说教学过程】这一篇课文可以设定为两课时。
下面我将具体说一说我对第二课时是怎么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的。
在教学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做起:一、复习导入,感知课文对于课文的第一环节,我打算安排两个小步骤。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杰出、爱国】2、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哪里?他的爱国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在修筑铁路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困难?分别在哪些自然段?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克服困难】【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在老师定向的引导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课文的重点段,然后再从重点内容入手,去仔细品味、剖析围绕一个中心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每一个事例,这对全文来说起到了居高临下,总览全局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品词品句1、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由去读,从文中找出答案:(1)、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詹天佑是怎样做的?(3)、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4)、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对中下等学生起到引路作用,对上等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会在书上划注出现成答案;能力强的学生,会边读边想,准备概括出完整答案。
这样上中差兼顾,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抓一段话中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自己交流,先标出小标题,再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理解、感悟。
【板书:勘测线路】【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
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可以运用品读法来进行。
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詹天佑坚持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和顽强的意志。
】3、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对于这一部分的处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
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4、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第5、6自然段。
让学生默读这两段,画出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再标出这两段的小标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为了加深理解我运用演示法,通过媒体出示课件,进行演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在第一课时就安排学生同桌讨论,自己再画一画示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朗读这段文字,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了。
【对于这一段的设计,我认为,让学生先讨论,再画图,然后让学生通过演示,从视觉上感知,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拓展练习,加深理解在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引导学生抓住“不满”“提早”“有力的回击”“赞叹不已”感知詹天佑的伟大,【板书:有力回击、赞叹不已】并让学生讨论课后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接着再安排课内练笔,写出心中最想对詹天佑说的话,全班交流。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品读、理解、感悟,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此时安排练笔正好升华了课文的主体。
】最后安排作业:就是拓展阅读,找一些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升华课文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到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说课稿:角的分类角的分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分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
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
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
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
”打—生活用品。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
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
(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
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角的画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
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
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了铺垫。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并标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小于90o直角等于90o钝角大于90o而小于180o平角等于180o周角等于360o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1个平角=2个直角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
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课堂练习:(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角<()角<()角<()角<()角(2)、在46o、130o、90o、270o、25o、107o、180o、360o这些角中()是锐角,()是直角、()是钝角,()是平角()是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