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说课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说课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说课标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的内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教学建议,说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说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三个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第三学段目标建立在第二学段目标基础上,着眼于阅读,习作,大量阅读。

第二学段目标是: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4、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质,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修改自己的习作。

内容标准
教材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围绕课程标准,确定本册的内容标准是:
1、会写120个字。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诗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

3、,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科学安排口语交际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
言习惯。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
下来。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上房或写读书笔记。

6、综合性学习。

说教材
编写特点是: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加强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

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合体。

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

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组“初识鲁迅”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愉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云烟过眼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我们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

纵向整合: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言。

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每册书都安排了关于爱国主义,关爱他人,环境保护,艺术情操等方面的专题。

教材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教学建议:
研究了教材特点,结合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做到: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从孩子们一上学我就下大力度对他们进行培养,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趣。

1、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
入学第一天,我们就教给学生四个成语接龙,孩子们可有成就感了,上学第一天就学会四个成语。

回家就乐滋滋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后的每天早自习,匀都带着学生积累成语,古诗名言,佳词佳段,美文欣赏。

日积月累,
无话可说。

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就见效的,因此,我从不拔苗助长,而是注重学生点点滴滴的积累,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了一定量的积淀,就会绽放最光彩动人的花朵。

(三)重视课外积累:
多积累成语,古诗,佳句,佳段等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说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言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如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说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

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

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教学光盘,网上有助教学的图片、视频,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小数的知识。

教学小数的意义,需要学生动手测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模拟学具和身边真实物体这两大资源来帮助教学,如:测量书本、文具盒、桌椅、门窗、黑板等;学习小数大小比较时,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有利资源,学生的自学、交流的过程又将其生成为学习资源,特别是汇报时的错误信息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学的重要资源;学习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问题时,校内图书馆、阅览室,校外商场、超市、煤矿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

深入生活中去学习,课外资源的开发会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