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精选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精选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精选
这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精选》,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运用。

(35 ★)
1、下列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4 ★)
A、梁国杨氏(shì,女子)子九岁,甚聪慧(huì,智慧)。

B、孔君平诣(zhǐ,拜见)其父。

C、父不在,乃(nǎi,于是)呼而出。

D、儿应(yīnɡ,应付)声答曰。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8 ★)
ǎi xiǎolěnɡ xiàowéi nánzhāo dài
( )( )( )( )
qiú fàndà chénɡān júdào zéi
( )( )( )(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
A、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
B、出息取笑笑嘻嘻鸟如指掌
C、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
D、负责大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
4、趣填成语。

(3 ★)
实话实说了如指掌面不改色安居乐业不惜代价
当形容遇到意外或危险时,脸上不改变颜色,镇定而从容时,用
成语( )
当形容不顾惜所付出的一切时用成语( )
形容人们过着安定的生活,从事着愉快的劳动的时候用成语( )
5、先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再自己写一句。

( 9 ★)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_______________,山外白云,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池边绿树,_______________ ,雨落溪边。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写句子。

(4 ★)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晚上这么黑,多点支蜡烛也好嘛。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楚国不是狗国。

楚国应该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用关联词连成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境回答下列的问题。

(4 ★)
有同学没征得到老师的允许,就离开教室,这时正好给你看见了,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理解(3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 8 11 题)(18★)
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________。

孔君平_______________ 父不在,乃_______________ 。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____曰:“此是_______________。

”儿应声答曰:“ _______________。


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1 ★)
9、在该停顿的地方划“ /” 。

(5 ★)
10、我能通过背诵课文,填空。

(6 ★)
11、写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请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回答问题。

(13 19题)(12★)
王安排酒席(招待款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3、“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_____部。

(1 ★)
14、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恰当的词语。

(2 ★)
1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 ★)
沾沾自喜()神情自若( )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9、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 20 26题)(8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

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

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

”说着,他就把那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

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20、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 ”上。

2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
22、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2★)
①、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 。

23、徐文长是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请用“~~”画下来。

24、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5、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6、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快乐习作(30★)
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了,而你打算竟选班长,请你写一份发言稿。

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字数在450字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