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句训练写作佳苑2009-08-22 0028优美文句训练一、优美语言成段1.巧用比喻排比句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语句连接起来用。
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在议论散文的各部分中,均可以使用。
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对比句皆可排比。
运用排比句,可有效的增强语势。
例一:‚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
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择善而从》)解说:用比喻排比句,扣住了本文的话题‚选择善良‛,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例二:健康会随着时间损毁,美貌会随着光阴耗尽,荣誉会随着历史尘封,而诚信却如一杯醇酒,越是品得长久,就越是显得芬芳怡人。
(《把‚诚信‛留在心里》)解说:这一组对比排比句,不仅使主题鲜明突出,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
例三:诚信是一座桥,它能拉近你我的距离;诚信是一种信念,它能激发你的斗志;诚信是一叶扁舟,它能载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议诚信》)解说:这一组比喻排比,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平添了文章的色彩与气势。
例四: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解说:三个排句,三个妙曼的比喻,意在言外,发人遐思,恰恰构成了一个极为成功的层递式铺排,从而大大浓化了作文的色彩,增强了作文的美感。
2.巧用假设句:所谓假设句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
因其用假设复句构成,所以称其为假设句。
例一:假如父母是天空,我们便是天空中的云彩;假如父母是海洋,我们便是海洋中的鱼儿。
云和鱼是感觉不到天空和海洋的存在的,虽然他们一离开将无法生存,我不奢望和完全了解天空和海洋,只希望做聪明一点的云和鱼,能多一点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例二: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
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间。
如果没有能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2003年高考《打开另一扇心门》)3.巧用条件句所谓的条件句是指由条件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
正因如此,只有前后两部分间具有条件与结果关系时,方可使用条件句。
它常用条件复句的关联词与对称句的重复词语,换言之,条件复句的关联词是构成这种排比句与对称句语言标志。
例一:勤学苦练使成功的必要条件。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4.巧用对称句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
因为它要求用大至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语言锤炼的能力,而且因为运用论据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
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应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
例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
齐国得以强盛。
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量、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解说:就段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
中间几例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经纬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参差错落,令人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5.巧用因果句这是一种由因果句构成的排比句。
它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
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决定了它必须使用因果句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当然也可只出现因果关联词,而不构成排比句。
例一: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生、祖充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
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6.巧用转折句转折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折复句的连用,它们或者以对称句出现,或者以排比句出现。
特点是句式整齐而富有气势,语言铿锵而富有节奏。
因分句间语意相反,所以它特别适用于用来论证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全面看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命题。
例一: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羡鱼和结网》)二、引用诗文名句成段引用古圣前贤的经典名言,显现集体智慧的成语谚语等,融入自己的文章,是对权威的借重,可以加强文章的可信性与说服力。
引用名句,特别是引用诗文名句,必须准确理解名句的含义,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要使之与自己文章的语境、风格相协调,才能收以一当十之效。
另外,引用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特别是对一些经典著作的援引,更应该准确无误。
1.由相近联想而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某一问题或某一景物、某一现象的古今诗词佳句汇集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
例:我穿越时空,我追溯流光,我听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岸。
一张张坚毅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一双双矍铄的眼睛注视着我的双眸,一声声昂扬的呐喊萦绕在我的耳畔。
于是,朦胧的思绪穿透了远方的晨雾,远古的笙箫澄明了心中的尘埃。
心灵的选择该是于谦的《石灰吟》,心灵的选择该是东林党人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心灵的选择该是平凡中蕴藏的伟大,心灵的选择该是万事皆休后的坦然从容……2.将要引用的一句诗分成几部分嵌入到文章的一句中的不同位臵,并使其成为句子的某一成分。
例1:起风了,风时而拂着柳枝,时而吹皱一池静水,时而卷起狂沙,时而撼得大树乱颤。
我知道,‚吹面不寒‛的是‚杨柳风‛,我知道‚料峭春风‛能够‚吹酒醒‛。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春夏秋冬》)解说:上段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和‚料峭春风吹酒醒‛两句诗,先将其分为四个小的短语,然后再将其嵌入句子中,并加上引号。
这样的嵌引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而富有朝气。
例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
3.将要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这个嵌入的诗句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
例1:读李白,让我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旷世豪情;读李煜,让我体味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世事沧桑;读余秋雨,让我感受生命恰似一段宁谧久远的‚文化苦旅‛;读冰心,使我真的不再‚斯人独憔悴‛。
(《生活有了‚你‛(文学),才显得美丽》)解说:读这段文字,读者仿佛真正随着的笔触一起畅游古今,深切感知文学对人的熏陶,仿佛文学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读后令人心胸激荡。
这些诗文不仅支撑着文章的结构,表现文学对人的作用,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而且也增添了文章的韵味,散发出中国诗文化诱人的芳香。
例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是屈原的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是文天祥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选择。
他们所关注、倾心的是国计民生,天下大业。
‛‘东窗密谋莫须有,风波冤狱天也哭。
’这是秦桧的选择;尽管‘君恩深似海矣’,可是‘臣节重如山乎’?这是洪承畴的选择;不顾‘痛哭六军俱缟素’,只会‘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吴三桂的选择。
他们所追逐、渴求的是高官厚禄、醉生梦死。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解说: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的功底,阅读面、记忆力恰到好处的运用非同一般,因而此文获得了满分。
三、精当事例成段1.面例式如果把详举一例称为‚点‛,那么略举一组事例的写法就称之为‚面‛。
面例式又可分为正反对比式和例证式两种。
①正反对比式:用两个或以上的正面事例,用至少一个反面事例。
例:我们们相信自己时,也要相信别人。
这是由事物的多变性和自我的局限性决定的。
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无璋接受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国泰民安。
相反,那顽固的马谡臵王平的忠言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丢掉性命。
别人的意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唯明智之举。
(2004年山东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②非正反对比式:用两个或以上的事例排列组合起来论证分论点。
例1:荆柯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运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了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府,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临安。
(《生活有了‚遗憾‛,才显得美丽》)例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