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牌管理总结

品牌管理总结

第一章2.资产说:品牌是自身形象的特征,用以积累无形资产3.综合说:品牌是生产、营销与时空的结合4.关系说:平平是与消费者建立的长久关系5.互动说6.承诺说:品牌是承诺、保证和契约2.集合性:品牌是一种沟通代码的集合体3.资产性: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4.领导性:5.双重性:品牌具有两种属性:自然性和社会文化性6.专有性:品牌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对于品牌的保护手段有注册商标、申请专利、授权经营等1.13品牌的作用:一、对消费者的作用:1.识别产品来源的功能2.追溯制造商责任依据的功能3.减少购买风险度的功能4.降低搜寻成本的功能5.契约功能6.象征功能7.质量信号二、对企业的作用:1.区隔功能 2.保护产品特色功能 3.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 4.降低企业成本的功能 5.获取竞争优势功能 6.溢价功能第二章2.1品牌认知的优势 1.印象优势。

品牌认知影响构成品牌形象的因素 2.入围优势3.入选优势2.2影响品牌认知的因素:1.消费者的需要 2.消费者的经验3.消费者的特征第三章3.1品牌识别:是指品牌所希望创造和保持的能够引起人们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

品牌形象: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反映了顾客对品牌的感知。

发送媒体接收竞争噪声(2)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尽量尊重消费者的习惯(43.新颖性原则4.内涵型原则5.兼顾性原则3.3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原则:1.有鲜明的个性 2.能触动消费者的内心 3.有包含性3.4品牌命名的原则:1.品牌名称应该简单,应易说、易拼、易读、易懂。

2.品牌名称应该与众不同具有独特性 3.品牌名称应该有意义4.平拍名称应该反映产品的属性5.品牌应该能唤起心理形象6.品牌名称在变化的环境中应该能够延续6.启发品牌联想 P78应该注意的问1.匹配性 2.时效性 3.受众单一 4.正向黏性 5.逆向关联性P79化个性形象 P84第四章4.1品牌定位的要素:1.目标消费者 2.消费者心理 3.竞争性框架 4.利益点5.理由6.品牌个性 P944.2品牌定位的原则:1.差异化原则 2.个性化原则 3.消费者导向原则 4.动态调整原则P964.3比附定位:1.甘居第二 2.攀龙附凤 3.进入高级俱乐部 P103第五章5.2.1构筑品牌特征的保护圈:品牌保护权是指动用一切有形无形的要素所构筑起来的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壁垒。

指品牌个性表现的一贯性和持续性。

从内容上讲:是指品牌个性的内在特质与内涵以及对目标客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要保持一惯。

从形式上讲:是指品牌的包装和设计、传播的方式和风格及展示品牌形象的图案、品牌形象代表的气质、形象等要保持一贯性和持续性。

3.企业提醒自己的品牌的工作人员注意自己的工作的一种方法。

P126P128第六章6.2品牌文化的构成:品牌文化是在品牌创建和培育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几点播起来的,品牌文化系统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组成。

精神文化是价值和文化心理,属于核心文化。

行为文化是一种活动处在浅层。

物质文化是最为具体是在,属于表层文化。

品牌文化承载了品牌的使命和追求,体现了品牌对消费者的关怀,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情感基础。

P1456.3品牌文化的塑造的误区:1.品牌文化建设表面化 2.品牌文化建设的手段单一 3. 品牌文化缺乏个性 4.品牌文化脱离本土化 5.品牌文化的内涵老化 P150第七章7.2.1广告传播品牌资讯的优势: 1.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2.塑造品牌的美誉度 3.传播品牌的核心价值,强化或改变品牌定位 4.提供购后支持培育品牌忠诚度 5. 传播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多种传播功效。

P 165 广告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劣势:1.成本较高 2.传播环境恶化 3.消费者存在排斥心理7.2.2公共关系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关系传播品牌资讯的优势:1.传播成本低 2. 提升品牌资讯的可信度 3.协调关系,优化品牌营销环境公共关系传播资讯的劣势:1.信息需要经过媒体的过滤, 2.传播效果难以测量促销传播的劣势:1.使用将影响品牌形象 2.很多促销活动并未真正创造价值 3.易于模仿4.消费者通过别人得到有价值议,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第八章8.12品牌体验的作用:1.吸引消费者参与,增强品牌互动 2.彰显品牌个性 3.传播品牌创意,建立消费理解和尊重4.提升顾客忠诚5.扩大利润空间8.3根据顾客的参与程度及其环境的相关性划分体验: 1.娱乐体验 2.教育体验 3.逃避现实的体验 4.审美体验根据消费者情感的参与深度与广度划分体验:1.感官体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2.情感体验3.思考体验4.性的体验5.关联体验 P196第九章P2191.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之间的差异缩小2.培育新品牌的难度加大3.产品寿命周期缩短1.品牌延伸的优势:(1)提高产品成功的机会(2)减少新产品的推广费用和提升促销效果。

(3)节省包装和标签费用(4)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5)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6)使品牌获得新生(7)有利于后续品牌的延伸2.品牌延伸的劣势:(1)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2)品牌淡化(3)引发品牌不良联想(4)跷跷板效应。

品牌延伸的影响因素:(1)品牌竞争力,(2)延伸产品的与母品牌的相似度。

(3)消费者的品牌知识(4)外部市场环境1.优势(1)实行多品牌战略的企业在同一产品上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品牌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竞争。

(2)多种不同的品牌可以相互吸引不同的顾客。

(3)多种不同的品牌只要被零售店接受。

(4)发展多种不同的品牌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劣势:(1)多品牌战略会增加品牌的成本。

(2)多品牌战略容易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3)多个品牌之间相互分流客户,造成品牌间的相互竞争。

(4)实施多品牌战略增加了品牌管理的复杂程度。

企业营销的因素5.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1.降低营销成本,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保持老顾客的优点:(1)吸引一个新顾客所花费的成本较高(2)忠诚的顾客保留的时间长,带来的利润多。

(3)忠诚的顾客流失率低。

(4)忠诚顾客的营业成本低(5)忠诚顾客较少看重价格优惠。

2帮助企业实现品牌扩张(1)吸引新顾客(2)扩大满意的顾客群体(3)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4)有效实现品牌延伸。

3.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11.2.4品牌联盟和授权的优缺点第十二章权威证实原则 P301.302P304--3062.公众关系处理方式,企业应该做到的:(1)在处理危机过程中,由专人与受害者接触(2)了解和确认受害者的有关赔偿要求,向受害者及其家属公布企业的赔偿办法和标准,尽快落实(3)如果受害者家属提出过分要求,企业要大度、忍让,切不可与之发生口角和争执(4)公关人员应该站在受害者和企业双方的立场上进行协调,争取对方的同情和理解(5)应在适合的场合与受害者单独进行沟通,有分寸的让步。

(6)做好善后服务工作(7)应尽快处理投诉3媒体方面企业应该做到的:(1)一个系统;由专门的部门与媒体进行沟通,建立友好关系(2)一个声音:企业对外统一口径,由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发言(3)一个态度:对所有媒体和记者都要坦诚相待(4)一个形象:对外形象保证一致7,竞争对手企业英爱做到的:(1)把不谈论竞争对手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尤其是在危机中。

(2)在心态上正确认识竞争对手的反应,做好应对准备(3)向竞争对手传达一种公平竞争的姿态(4)争取媒体的支持,在宣传上掌握主动(5)宣扬“竞合”精神,与竞争对手展开对话,尽量少树敌(6)不给竞争对手以话柄(7)在公众面前保持高姿态,以一种不计个人恩怨以公众利益为重的形象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8)进行有理有节的反击(9)邀请独立的第三方或者权威机构进行事件评述,使公众能进行客观的判断(10)在必要时应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11)晶块摆脱对手的纠缠,发布好消息,吸引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

第十三章P314企业的网络品牌命名应遵循以下原则:1.注意与企业已有品牌名称的相关性 2.选择独特的专有名而不是通用名作为品牌名称3.品牌名称应具有与目标客户群相似的特质4.名称应尽量简洁,易于记忆和使用5.名称最好能提示所属品类6名称应该具有独特性,与众不同7.名称应该具有亲和力,有利于口碑传播8.可以尝试让名称具有突出的特色,产生震撼的效果P319.1.回访次数2.访问者的平均浏览时间和总体时间3.访问者用于浏览网站主要活动的平均时间4.个人访问者的数目5.用户在网上的行为6.用户最先想到的网站7.消费者发给网站的电子邮件数目8.网站的运转及收入第十四章全球品牌的优势及风险 P333--33514.2.2推行品牌全球化的风险:1.错误地家丁不同市场品牌所传递的含义是一样的,造成了信息的混乱。

2.对品牌及其管理过渡标准化、简单化,导致一种地方水平的消极创新3.运用错误的传播渠道,造成不必要的开销和无效传播4.低估了市场中从认识、尝试到使用品牌所需要的投资和时间5.没有投资建立内部的品牌阵线,以确保本地的员工理解品牌价值和利益,使他们愿意而且能够对外进行始终如一的传播与分享这些价值和利益。

6.未能根据当地的市场的特点即使调整执行策略等。

.商务谈判一、概念(1)谈判:是人们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满足各自的需要,通过协商而达到意见一致的过程。

(2)双赢:在使对方通过谈判有所收获的同时,使自己收获更多,这也就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常常提到的“双赢”效果(3)商务谈判的特点:a.商务谈判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b.商务谈判是以价值谈判为核心的;c.商务谈判注重合同条款的严密性与准确性(4)软式谈判:也称友好型谈判,谈判者尽量采取避免冲突,随时准备为达成协议而让步,希望通过谈判签订一个皆大欢喜的协议,或者至少签订一个能满足基本利益需要的协议,不至于空手而归。

(5)硬式谈判:也称立场型谈判,谈判者将谈判看成是一场意志力的竞赛,认为在这种谈判中,立场越硬的人,最后获得的也越多。

采取这种方式的人往往把注意力投入到如何维护自己的立场,抬高加强自己的地位方面,处心积虑地要压倒对方。

(6)原则式谈判:也称价值型谈判。

这种谈判,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谈判研究中心提出,故又称哈佛谈判术。

原则式谈判的参加者把对方看作与自己并肩合作的同事,既非朋友更非敌人;他们不像让步型谈判那样只强调双方的关系而忽视己方利益的获取,也不像立场型谈判那样只坚持本方的立场,不兼顾双方的利益,而是竭力寻求双方利益上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设想各种使双方各有所获的方案。

(7)零和谈判:又称分配谈判,也就是说,人们所获得的任何收益恰恰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反之亦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