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第8章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2.5-3)×8000=-4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8000-6000)=6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20000-3×6000=2000(元)
或
=-4000+6000=2000(元)
.
分析和控制
1 按照“二八”原则,对20%的项目但金 额占80%的项目,应逐一进行分析,以 确保重点控制的有效性。
要确定成本差异 的责任部门。
要明确成本差异 产生原因并确定 责任。
.
分析和控制
不能简单依据成本差异的方向(节约或超支)来判断劣和好坏,如节约就好,超支 就不好。
因为成本的发生是为了满足预期目标或目的的需要,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的。因此,
在实现预期的目标时成本的达成或节约才是有利的(也是有价值的);反之,如果
材料价格差异=(100-110)×900=-9000(元)
材料数量差异=110×(900-源自000)=-11000(元)材料成本差异=100×900-110×1000=-20000(元)
或
=-9000+(-11000)=-20000(元)
.
注意的问题
不能简单依据成本差异的方 向(节约或超支)来判断劣 和好坏,如节约就好,超支 就不好。
管理会计学
(第八版)
.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
目录
CONTENTS
8.1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8.2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 算、分析和控制
8.3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
8.1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
8.1.1 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作为 控制成本开支、衡量工作效率、评价成本效益的依据 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2 根据经验数据、预算数据和管理要求确定
各明细项目的标准,编制预算、进行控制。
.
注意的问题
就预算差异来说,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资源价格的变动(如办公用品价格的变动 、工资率的增减、电价和水价的提高等),某些固定成本(如职工培训费、折旧费、 办公费等)因管理决定而有所增减,资源数量比预算有所增减(如职工人数的增减), 为了完成预算而推迟某些固定成本的开支等。所有这些都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分 析和控制。
所以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2600-2640=-4. 0(元) 或=200+240-480=-40(元)
注意的问题
1 按照“二八”原则,对20%的项目但金 额占80%的项目,应逐一进行分析,以 确保重点控制的有效性。
3将固定制造费用各明细项目的固定预算与实 际发生数进行对比、分析,按成本效益原则对 差异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
8.1.3 成本差异的种类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01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02
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和固定)
03
.
8.1.4 标准成本的作用
(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和进行预算控制。
(3)可以为企业的例外 管理提供数据。
(2)可以有效地控制成 本支出。
(4)可以帮助企业进行 产品的价格预测和决策。
(5)可以简化存货的计 价以及成本核算的账
而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是考核每个工时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单位工 时的生产能力。影响直接人工工时利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安排 和组织、生产工艺的选择、原材料的质量以及设备的状况等。
.
8.2.3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实际分配率×单位产品工时实际消耗量-标准分配率×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实际产
.
中盛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工时8000小时,实际工资总额80000元,平均每工时工 资10元。假设标准工资率为每工时9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定额为28小时,那么,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分析如下: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9)×8000=8000(元)
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9×(8000-200×28)=21600(元)
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则成本的节约是不利的(也是没有价值的)。例如,从北京
到广州出差,如果任务紧急,坐飞机显然是最优选择;而如果任务不紧急,坐火车
显然也是可以选择的。任务与成本相比,任务第一,成本第二,成本是为保证任务
实现的。
.
要确定成本差异的责任部门。
材料价格差异通常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因为影响材料采购价格的因素(如采购批量、供应 商的选择、交货方式、材料质量、运输工具等)一般都是由采购部门控制并受其决策 的影响。材料数量差异通常应由生产部门负责,因为影响材料用量的因素(如任务安 排、人员调配、设备使用、现场组织等)一般都是由生产部门控制并受其决策的影 响。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0×8000-9×200×28=29600(元)
或
=8000+21600=29600(元)
.
分析和控制
实际工资率高于标准工资率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资级别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从事了要求较低 的工作,从而造成了工资费用的超支。如果这种超支导致生产效益提高(如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从而产生了价 值增值,显然应该予以好评;如果这种超支并没有导致生产效益提高,仅仅只是保证了即定任务的完成,没有产 生价值增值,则应进行检讨。
.
标准 成本
理想标 准成本
是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 ,它指出了企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正常标 准成本
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 成本水平,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 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 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
现实标 准成本
.
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 水平。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 进行修改。
3按成本效益原则对差异进行评价。如果某 车间本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而实际照明为 9小时,显然存在成本浪费问题。
2 按照成本动因找出关联因子,如车间范围
内属于照明用电的电费,取决于照明灯具 的总功率、照明时间和每度电的价格。
4 根据变动制造费用各明细项目的弹性预算与
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分析,并相应采取必要 的控制措施。
.
总结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种类 标准成本制定 标准成本作用
成本差异
理想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
变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 成本差异
.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 差异
分析与控 制
思考题
1.成本差异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2.说明变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阐述分析成本差异应注意的事项。 3.材料用量差异永远是生产主管的责任。你是否同意这句话?为什么? 4.试述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阐述分析成本差异应注意的事项。 5.什么是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练习题
1.中经公司本月预算的固定制造费用为84 000元,预算工时为33 600工时,实际耗用 工时为33 800工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85 880元,标准工时为31 200工时。 要求: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以下指标 (1)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2)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3)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
要明确成本差异产生原因并确定责任。
虽然材料价格差异通常应由采购部门负责,但是有些因素是采购部门无法控制的。例如,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国家 对原材料价格的调整等。因此,对材料价格差异,一定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查明产生差异的真正原因,分清各部 门的经营责任,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同理,影响材料用量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 括生产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对工作的责任感、材料的质量、生产设备的状况等。一般来说,用量超过标准大多 是工人粗心大意、缺乏培训或技术素质较低等原因造成的,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用量差异有时也会由其他部门的 原因所造成。例如,采购部门购入了低质量的材料,导致生产部门用料过多,由此而产生的材料用量差异应由采购 部门负责;再如,由于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设备不能完全发挥其生产能力,造成材料用量差异,则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 责。找出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是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
.
8.2.2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实际产量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工时实际消耗量×实际工资率-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单位产品工时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
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单位产品工时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实际产量) ×标准工资率
务处. 理工作。
8.2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
8.2.1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材料实际价格-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单位材料标准价格)×实际产量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实际消耗总量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
8.1.2 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数量标准×价格标 准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单位材料计划价格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计划小时工资率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数/(工时消耗定额×计划产量)
量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总额 =(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单位产品工时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