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指标(试行)细则

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指标(试行)细则

基础数据服务
(5分)
学校数字智慧校园平台基础信息数据库准确、规范;
向应用层面提供数据接口,为门户管理、文件服务、信息沟通等提供数据服务;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易于整合已有功能模块的基础数据信息。
访谈
实地查看
符合要求得5分,不符合要求得0分。
平台管理能力
(5分)
学校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用户管理、分析统计和运营管理等统一服务;
实现各项管理功能常态化应用。
访谈
实地查看
每建有1个数字智慧校园管理功能模块且常态化应用得1分,最高得10分。
教学管理与应用(10分)
▲学校数字智慧校园平台建有微课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系统、同步课堂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等教学模块系统;
实现各项管理功能常态化应用。
访谈
实地查看
每建有1个数字智慧校园教学功能模块且常态化应用得2分,最高得10分。
▲学生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
并掌握合理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实地查看
抽样检测
学校计算机教室设备记录完备,填写真实得1分;
学生信息素养技能测试成绩平均80分以上得2分,60-79分得1分,59分以下得0分。
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学习活动。
小学有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得5分,无实际应用案例得0分。
智能终端(5分)
▲学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智能终端设备;
探索移动终端(如笔记本电脑、电子书包等)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地查看
学校配备1个教学班及以上并常态化用于课堂教学的得5分;
配备不足1个教学班实现试点应用得2分;无配备的得0分。
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30分)
80%及以上的教师能自主开发微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得2分,60%—79%得1分,59%以下得0分。
教师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信息化教学活动。
随机查看教师个人空间应用
教师应用个人空间教学活动熟练、空间内容丰富得2分;
个人空间应用不熟练或内容不丰富得1分;无个人空间得0分。
访谈
实地查看
有相关共建共享激励机制得5分,没有得0分。
信息技术能力素养(10分)
▲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相互补充;
并能根据需要在教学、教研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80%及以上的教师能自主开发微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抽样检测
实地查看
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的得1分;
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有数字智慧校园发展目标、内容,并按计划实施。
查看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符合要求得1分,无计划内容得0分。
教师培训(5分)
▲学校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专题培训;
其中职业学校开展和专业设置相关的数字化应用和仿真实训等专题培训;
每学年教师培训10学时以上。
实地访谈
查看资料
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指标(试行)细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标准
评估方式
评估细则
机制保障和队伍建设(15分)
组织领导(3分)
▲学校成立数字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并经常开展工作;
每学年有2次以上校级会议和记录。
实地访谈
查看文件和会议记录
学校成立数字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工明确得1分,无领导小组得0分;
资源建设和学科融合(3学资源库有效管理生成性资源和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师生在数字智慧校园环境下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访谈
实地查看
学校教学资源库有效管理生成性资源和特色校本课程得5分;
建有校本资源库但无生成性资源和特色校本课程得2分;
无校本资源库得0分。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市)教育资源,建立学校资源共建共享激励机制。
培训内容符合要求,培训时间10学时以上(其中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要达到4学时以上)得2分,5-9学时得1分,4学时以下得0分。
学校每学年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比赛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交流、展示活动。
查看比赛资料
每开展1项活动且资料齐全得1分,最高得3分。
基础设施和硬件配置(25分)
新班班通(4分)
至少1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查看相关人员学历、职称聘任证书
网管人员、电教管理人员专业背景符合要求得1分,不符合得0分;
1人以上具有中级职称得1分,不符合得0分。
制度规划(3分)
学校制定并落实数字智慧校园管理、使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制度。
查看培训制度
制度齐全得2分,每少1项减1分,最低得0分。
校园网络(4分)
学校校园网拓扑结构、核心交换设备、运算设备、存储设备等满足学校工作需要并略有冗余。网络中心配置独立的防火墙、负载均衡设备。
实地查看
符合要求得2分,每有1项不符合减1分,最低得0分。
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管理、安全与教学等功能要求;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互补充,满足学校整体需求。
实地查看
每学年2次以上校级会议和记录得2分,每少1次会议减1分。
管理人员(4分)
按工作需要配备网管人员、电教管理人员;
24个班级以上配备专职人员2名或兼职人员3名;
24个班以下配备专职人员1名或兼职人员2名。
实地访谈
查看档案
按要求配备得2分,每少1人减1分,最低得0分,无网管人员、电教管理人员配备得0分。
网管人员、电教管理人员要有计算机、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
计算机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并具有屏幕广播、多频道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等基本功能。
实地查看
教师人手1机得1分,不符合得0分;
学生生机比小学5.5:1,中学5:1得2分,小学7.5:1-5.5:1,中学7:1-5:1得1分,小学低于7.5:1,中学低于7:1得0分;
计算机教室管理软件功能符合要求得1分,不符合得0分。
实现单点登录。
访谈
实地查看
符合要求得5分,不符合要求得0分。
教育管理与应用(10分)
▲学校数字智慧校园平台建有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成绩与学分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多维度评价系统、校情智能决策系统等教育管理模块系统;
职业学校建设适合学校管理需求的招生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能源监管系统;
小于36个班级的学校配备1个得3分;
其他得0分。
智能管理(5分)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建有校园一卡通系统,并实现考勤、身份信息确认、食堂就餐、门禁等管理功能。
查阅案例
实地查看
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学校有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得2分,无实际应用案例得0分,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齐全得3分,无校园一卡通不得分;
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得2分,实现部分无线网络覆盖的得1分,无无线网络的得0分。
录播设备(3分)
建设有录播系统,能够满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应用需求;
36个班级及以上学校,录播教室配备2个,小于36个班级的学校配备1个。
实地查看
36个班级及以上学校配备符合要求录播教室2个及以上得3分,配备1个得2分;
随机查看学生个人空间应用
学生应用个人空间进行学习活动熟练、空间内容丰富得2分;
个人空间应用不熟练或内容不丰富得1分;无个人空间得0分。
融合应用
(10分)
根据学科需要,教师能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课堂教学中能常态化应用,学生学习兴趣高,目标达成度高;
形成适合学科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100%的教学班教室安装新班班通设备。
实地查看
计算比例
教学班教室安装新班班通设备比例100%得4分;95%-99%得3分;90%—94%得2分,85%-89%得1分,84%以下得0分。
计算机配备(4分)
教师办公计算机人手1机,满足教学需求;
学生用计算机小学生生机比例5.5:1,中学生生机比例5:1,满足学习需要;
现场听课
根据现场随机听课平均情况酌情打分,最高10分。
注:加▲项目为核心评估项目,需重点评估验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