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 复习提纲

药理学 复习提纲

药理学复习提纲直击考点,杜绝坑爹仅适用于江苏大学本科生简答题(PS本科药理学不分简答题与问答题):一般考试仅考5道问答题(重修除外),一般是传出、中枢、心血管、内脏、激素、抗菌药6选5 除临床专业外,有时候考试为了降低难度,会考1道总论,但仍然是5道~~~一、总论(既可考简答,也可考名解):1、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3、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分类二、传出:4、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类型及代表药物名称(有时仅考胆碱能分类或去甲肾上腺素能分类)5、有机磷中毒的原理、表现及解救原则6、阿托品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80%的考试都考这道)7、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影像(有时仅考对血压的影响)8、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禁忌症(有时候考普萘洛尔)三、中枢:9、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时候考地西泮/安定)提示我们为了应对简答或选择,要记忆药物的别称及一些考纲要求熟悉的药物的所属分类10、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在镇静催眠方面的区别11、氯丙嗪的作用受体及各自药理作用(有时考氯丙嗪的药理作用)12、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及其产生机制、防治原则13、氯丙嗪与阿司匹林在体温调节方面的比较14、吗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5、NSAIDs的作用机制、三种主要作用16、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7、吗啡与阿司匹林在镇痛方面的比较四、心血管:18、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代表药19、卡托普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0、一线抗高血压药的分类、代表药、简要机制(简要机制答上课强调的1、2点即可)21、卡托普利抗心衰的机制22、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及特点23、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4、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五、内脏:25、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简要机制26、螺内酯与氨苯喋啶的异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7、抗血栓药的分类、代表药、简要机制(目前仅看到真题出现:肝素、双香豆素/华法林、链激酶的机制、特点、特殊拮抗剂)28、平喘药的分类、代表药、简要机制29、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代表要、简要机制六、激素:30、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3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2、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95%的考试31、32题一道A卷、一道B卷)33、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七、抗菌药及其他:34、抗菌药的作用机制35、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36、青霉素G的机制、抗菌谱及临床应用、特点(不耐酸不耐酶)37、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抗菌谱、对酶及酸稳定性、是否可口服、临床应用、代表药)38、四类头孢菌素的机制、比较(抗菌谱、临床应用、对酶稳定性、肾毒性、代表药)39、氨基糖苷类的机制、共性、不良反应40、一线抗结核药的药名、机制、抗菌谱、耐药性、穿透性、不良反应,使用原则(目前仅看到真题出现:药名和使用原则)部分研究生复试真题问答(本科药理学可考成填空题)及并列型填空题常考题:41、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42、阿托品对眼的作用43、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44、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45、肾上腺素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机制46、列举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断药(吲哚洛尔、醋丁洛尔、拉贝洛尔)47、吗啡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机制48、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杜冷丁)49、哌替啶的临床应用50、钾通道开放药/口服降压药(二氮嗪、比那地尔)51、钾通道组织药/口服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52、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的临床应用53、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的临床作用54、四类止吐药的分类、代表药55、三类泻药的分类、代表药56、Β-内酰胺酶抑制药(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57、影响叶酸代谢的化学治疗药的分类、药名58、甲硝唑的药理作用59、具有肝毒性的药物60、具有肾毒性的药物61、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单项型填空题及组合型选择题常考题:1、过敏性(肾上腺素)、心源性(多巴胺)、低血容量性(右旋糖酐)、感染中毒性休克(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的首选药2、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3、各种癫痫的首选药4、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5、各种心律失常的首选药6、各种高血压合并症的药物选用7、各种抗贫血药的药名8、各种哮喘的首选药9、各种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10、放疗、化疗引起的呕吐选用(昂丹司琼、格拉司琼)11、特殊糖尿病的首选药12、竞争性激活PPAR-α(降血脂/贝特类)、PPAR-γ(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13、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首选药(三代头孢)14、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药(头孢他定)15、鼠疫、兔热病/土拉菌病的首选药(链霉素+四环素>链霉素+青霉素)16、金葡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关节炎的首选药(克林霉素>林可霉素)17、MRSA、MRSE的首选药(万古霉素)18、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氯霉素)19、流脑的首选药(磺胺嘧啶+青霉素)20、阿米巴、滴虫、贾第虫、厌氧菌的首选药(甲硝唑)21、引起二重感染的抗菌药22、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的抗菌药选用23、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选用24、厌氧菌的抗菌药选用1.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3.PD(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4.PK(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5.新药: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6.离子障:离子状态(解离型)的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的现象。

7.pKa: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pH值。

8.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人血液循环的过程。

9.首过效应/首过消除:胃肠道途径给药时,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或胆汁排泄量大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的现象称为~。

而胃肠道外途径给药时,经肺代谢或排泄一部分药物,也属于~。

10.生物转化: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大多极性增强、易于排泄。

11.肝药酶:又称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由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组成,其功能是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

12.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减弱的物质。

13.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的物质。

14.肠肝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的循环过程。

15.一级消除动力学/恒比消除: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的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这是由于血药浓度未超出消除能力的极限。

16.零级消除动力学/恒量消除:体内药物以恒定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这是由于血药浓度超出消除能力的极限或特殊药物代谢。

17.AUC(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称~,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

18.t1/2 (消除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19.CL(清除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机体清除。

20.Vd(表观分布容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21.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比。

22.生物等效性:如果药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而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相同,则它们在药学方面应该等同。

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则称为~。

23.药物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

24.药源性疾病: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较难恢复的疾病称为~。

25.副作用/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26.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27.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28.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29.变态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反应性质与原有药物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30.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是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药理性拮抗药可能有效,多为先天遗传异常所致。

31.选择性作用:药物只对某个或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32.量效关系:药物的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的关系。

33.量反应:药物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34.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35.MEC(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36.最大效应/效能: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刊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

37.效价强度/作用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可用于比较同类药物间的效价强度,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越高。

38.ED50/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39.LD50/半数致死量: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40.TI(治疗指数):药物LD50/ED50的比值,TI越大,表示药物相对愈安全。

41.可靠安全系数:药物LD1/ED99的比值,若比值<1,则说明有效量和致死量仍有重叠,不安全。

42.安全范围:药物LD5~ED95之间的距离,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43.受体: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内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蛋白质,是具有识别和转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44.配体:体内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的药物或内源性物质。

45.受点:配体与受体大分子中结合的部分。

46.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47.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时产生效应的的能力,0≦α≦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