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章广中学高清儒
学生伤害事故在学校时有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牵动千家万户,校园安全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
本人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对一些学生伤害事故案件的代理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是指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或者伤害他人,学校未尽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具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侵权行为。
对学生伤害事故我们应该树立“一份应对,九分预防”的管理理念。
对此《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学生安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有关涉及学生人身伤害赔偿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实施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
1、规范正常教学时间。
我们南谯区的一些中小学校在校门口都未设置学校的正常教学时间标志或没有告知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学校的正常教学时间。
学生伤害事故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既可能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既可能发生在上学及上课期间,也可能发生在下课及放学期间;也可能发生在假期里等等。
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有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采用“门至门”的原则,就是学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期间参加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例外的情况是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学校仍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并非因与某旅行社或风景区管理部门有合作协议而转变。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九条规定:“‘正常的教学时间’是指按照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学计划,属于教学、课间休息、学生自习的时间;按寄宿制学校的规定,学生应在校时间均应认定为‘正常的教学时间’。
学生上学进入校园以前及放学离开校园以后的时间不应认定为‘正常的教学时间’”。
因此,
学校应该严格规定学生的到校和离校时间,学校也不应该违规设定教学时间。
2、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教育与预防。
确保校园安全,防止校园暴力行为。
一方面,校园暴力对学生直接造成身心损害;另一方面,如果校园暴力得不到有效遏制,会产生十分不良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形成依靠暴力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的暴力倾向。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与预防工作,首要的是要作好事前预防。
事前预防应分为三个层次:(1)普通的预防措施。
这主要针对全体学生,不考虑个人因素的预防措施。
主要从学校总体上建立一个和谐、温馨、健康的校园环境,以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率。
(2)选择性预防措施。
这主要针对暴力的高危人群所进行的预防,这种预防的效果要好于普通预防措施的效果。
高危人群主要指那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暴力倾向的人群。
(3)指向性预防措施。
这是针对已显示出暴力行为的人群进行的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发现越早,干预效果就会越好。
对选择性预防和指向性预防措施,建议学校应该做好与家庭教育配合的工作,学校在做好这个方面工作应该收集好材料,同时对监护人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见附录1)。
其法律依据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
3、校园设施安全的预防。
学校不具有主观上的过失,则不承担责任。
确定学校过失的标准,是学校未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表现为《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这种义务是一种很高的注意义务,高于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的注意和普通人的注意。
学校作为一个谨慎人(法人),应当对自己的学生安全和健康保持高度的注意,防止发生损害事故。
对这种注意义务的违反,就是过失。
所以,学校应该将自己的校园设施都处于安全的状态,学校应做好房屋和教学设施及时维修工作,同时做好防食物中毒、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煤气泄漏等工作。
学校还要做好防自然灾害,对一些依据现代科学技术能够预报的并可以避免的都不属于民事法律方面的不可抗力,例如,风暴、雷电、洪水、泥石流等。
逃生演练应该正常开展。
其法律依据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理机制
对因校园设施引起的突发伤害事故,学校应该迅速进行施救,就学生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对被围困的学生展开施救。
对因校园暴力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学校遵循及时反应、信息畅通等原则。
及时反应要做到:①及时控制施暴者,保护受害者,安抚旁观者;②及时调查。
相关负责人员应及时调查,及时掌握校园暴力事件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正确分析事件的根源及发展的可能性,把握事件的处理时机等,为正确处理提供准确的依据;③及时、公正、公开处理暴力事件。
不能因为了学校的声誉而不处理或弱化处理,由于校园暴力事件有发展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变性,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恶化;④及时开展各种善后工作。
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可能面临各种负面影响,所以善后工作也不可马虎。
信息畅通要做到:①在第一现场的责任人员,应该将暴力事件的信息向学校保卫部门、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汇报;②对于事态严重的暴力事件,学校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派出所汇报;③对于已经产生社会影响的暴力事件,学校应该及时和新闻单位沟通。
回避问题、掩盖事实只会引起各媒体单位对事件的进一步深挖和谣言四起,从而导致不知情的社会公众和学生家长产生恐慌心理。
这在我们邻近的一所学校就出现如此情况。
2004年我校正处于并校后两起事故相继发生,由于信息及时公开才没有引起较大的影响。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的应急处理机制的机构。
为了有效应急处理各类校园突发事故,必须建立起较为齐备的应急处理机构。
校园安全突发应该处理机构应该包括:事故处理组,主要负责深入调查事故的缘由,询问当事人和有关知情人,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处理记录存档备查。
信息组,平时负责对校内外暴力动态的关注、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档案管理与跟踪,制定完善的校园安全方案。
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负责上通下达,通知学生家长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医务组,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区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建立学校医务室,如果出现校园突发事故,应该有专门人员负责与医疗单位联系。
心理咨询组,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有暴力倾向的或者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对已经发生的校园事故的,辅导人员应该及时对相关的学生和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将校园事故对学生的伤害降到最小。
法律服务组,负责对学
生、教师和家长进行法律知识和维护自己权利的教育,并且对校园事故的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应提供法律建议。
班主任的问题意识及解决策略
·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教育,用智慧解决教育问题,用人格魅力提升教育品质。
·做学生精神的“领袖”。
·台湾一中三句话: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中有人,眼中有事;越在黑暗的地方,越做光明的事。
·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人为本: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认真了解每一个孩子,“人永远是目的”——是全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做人做为目的,而非手段,这是人类尊严的基础。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无知+权威。
·学生成长的规律:每个学生都是在对与错的交替中完成一个身心的跨越。
·教育的规律: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对孩子成长的关注,是对学生一生发展的思考和帮助。
·别用自己的错误对待学生的错误。
·现象的背后是道理,看到了现象背后的道理就不会生气了。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感染孩子,不要用表面的、随意的方式交往,而是调动自己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学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时,才认识他们是你的学生。
”——陶行知
·中国家长问孩子:“你今天学了什么知识?”;犹太家长问孩子:“你今天问了什么问题?”。
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比什么都重要。
·要培养阳光向上、积极进取的学生,首先要有身心健康、心态积极的老师。
·心理素质是教师的核心素质,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准。
·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就等于是犯罪。
·事实证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