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自主学习篇】
一、实践及其特点、基本形式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_____的物质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__________。
2.实践的特征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_________、实践的________和实践的________。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________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_________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实践的形式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
(1)改造自然的________
(2)变革________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_______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_____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___和_________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__________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___________的需要。
(2)________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__________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______的存在变为_________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_________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_____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必背知识篇】
一、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二、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合作探究篇】
一架大型客机,需要线缆近千根、导管两三千根、管线近百公里,零部件总数达数百万个。
而要把海量零部件按照复杂结构“组合”在一起并安全飞行五六万个小时,更是顶级考验。
正因为如此,大飞机制造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王冠”和“大国标配”,检验着一个国家的人才水平、工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
从1970年“708工程”启动至今近50年里,中国大飞机研制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也迎来了“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征程。
[问题探究]
1.大飞机研制等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大飞机研制与燕子筑巢有什么本质区别?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3.大飞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问题探究
1.提示:
实践活动由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构成。
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客观物质性。
2.提示:
大飞机研制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燕子筑巢是动物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
3.提示: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