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海学考试,大副

航海学考试,大副

1. 1n mile,即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所对应的弧长的表达式为。

A.1n mile=1852.25-9.31cosjB.1n mile=1852.25-9.31sinjC.1n mile=1852.25-9.31cos2jD.1n mile=1852.25-9.31sin2jC2. 1n mile的实际长度。

A.在赤道附近最短B.在纬度45°附近最短C.在两极附近最短D.固定不变A3. 地球椭圆体上不同纬度1'弧长不相等,在纬度45°处1n mile 等于。

A.1842.9mB.1852.3mC.1852.0mD.1861.6mB4. 关于海里的说法,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的弧长B.1海里的实际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C.我国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将1852m定为1海里的标准长度D.将1852m定为1海里的标准长度后,在纬度45°附近产生的误差最大D5. 航海上1海里的定义是。

A.1852mB.地球圆球体上纬度1'的子午弧长C.地球椭圆体上球心角1'所对应的子午弧长D.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所对应的弧长D6. 将1n mile规定为1852m后,在航海实践中所产生的误差。

A.在赤道附近最小B.在两极附近最小C.在纬度45°附近最小D.在纬度45°附近最大C7. 某船沿赤道航行,已知计程仪改正率0.0%,无航行和推算误差,则实际船位比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一致D.不一定A8. 某船沿赤道航行,已知计程仪改正率0.0%,无航行和推算误差,则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比实际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B.落后C.一致D.不一定B9. 某船沿极圈(66°30'N)航行,已知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和推算误差,则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推算船位比实际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一致D.不一定A10. 某船沿极圈(66°33'N)航行,已知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和推算误差,则实际船位比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推算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C.一致D.不一定B11. 某船沿中纬度圈(44°14')航行,无航行和推算误差,则实际船位比推算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一致D.不一定C12. 某轮沿赤道自东向西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实际船位位于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东面B.西面C.同一点D.不一定B13. 某轮沿赤道自东向西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东面B.西面C.同一点D.不一定A14. 某轮沿赤道自西向东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实际船位位于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东面B.西面C.同一点D.不一定A15. 某轮沿赤道自西向东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东面B.西面C.同一点D.不一定B16. 某轮沿极圈(66°33')自东向西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实际船位位于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东面B.西面C.同一点D.不一定A17. 某轮沿极圈(66°33')自东向西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东面B.西面C.同一点D.不一定B18. 某轮沿极圈(66°33')自西向东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实际船位位于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东面B.西面C.同一点D.不一定B19. 某轮沿极圈(66°33')自西向东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在海图上按计程仪航程推算的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东面B.西面C.同一点D.不一定A20. 某轮由45°N纬线向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实际船位位于推算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21. 某轮由45°N纬线向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推算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A22. 某轮由45°S纬线向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实际船位位于推算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23. 某轮由45°S纬线向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推算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B24. 某轮由50°N纬线向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实际船位位于推算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A25. 某轮由50°N纬线向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推算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B26. 某轮由50°S纬线向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实际船位位于推算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B27. 某轮由50°S纬线向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推算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A28. 某轮由赤道向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实际船位位于推算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A29. 某轮由赤道向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推算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B30. 某轮由赤道向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实际船位位于推算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B31. 某轮由赤道向南航行,无航行误差,计程仪改正率为0.0%,则1h后推算船位位于实际船位的(不考虑风流影响)。

A.北面B.南面C.同一点D.不一定A32. 某轮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误差,则在下列那个范围内推算船位超前,实际船位落后(不考虑风流影响)。

A.44°14'S~44°14'N之间B.0°~90°S之间C.0°~90°N之间D.44°14'N~90°N之间D33. 某轮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误差,则在下列那个范围内实际船位超前,推算船位落后(不考虑风流影响)。

A.44°14'S~44°14'N之间B.0°~90°S之间C.0°~90°N之间D.44°14'N~90°N之间A34. 某轮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误差,则在44°14'S~44°14'N范围内,无论航向是多少,实际船位永远比推算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重合D.无法确定A35. 某轮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误差,则在44°14'S~44°14'N范围内,无论航向是多少,推算船位永远比实际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重合D.无法确定B36. 某轮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误差,则在44°14'N~90°N范围内,无论航向是多少,实际船位永远比推算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重合D.无法确定B37. 某轮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误差,则在44°14'N~90°N范围内,无论航向是多少,推算船位永远比实际船位。

(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重合D.无法确定A38. 某轮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误差,则在44°14'S~90°S范围内,无论航向是多少,推算船位永远比实际船位。

(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重合D.无法确定A39. 某轮计程仪改正率为0.0%,无航行误差,则在44°14'S~90°S范围内,无论航向是多少,实际船位永远比推算船位(不考虑风流影响)。

A.超前B.落后C.重合D.无法确定40. 某轮由44°N起沿子午线向南航行,计程仪读数差为240',△L=0%,不考虑外界影响和航行误差等,则到达点的纬度。

A.等于40°NB.大于40°NC.小于40°ND.无法确定C41. 某轮由赤道起沿子午线向北航行,计程仪读数差为720',△L=0%,不考虑外界影响和航行等误差,则实际到达点的纬度。

A.等于12°NB.大于12°NC.小于12°ND.无法确定B42. 某轮由纬度60°S沿子午线向北航行,计程仪读数差为600',△L=0%,不考虑外界影响和航行误差等,则到达点的纬度。

A.等于50°SB.在50°S北面C.在50°S南面D.无法确定C43. 航海上,公式D e(n mile)=2.09e是用于计算。

A.测者能见地平距离B.物标能见地平距离C.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雷达地理能见距离A44. 航海上,公式D H(n mile)=2.09H是用于计算。

A.测者能见地平距离B.物标能见地平距离C.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雷达地理能见距离B45. 航海上,公式D O(n mile)=2.09e+2.09H是用于计算。

A.测者能见地平距离B.物标能见地平距离C.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雷达地理能见距离C46. 设物标高度为H(单位:m),测者眼高为e(单位:m),则理论上测者能见地平距离D e(单位:n mile)为。

A.2.09eB.2.09HC.2.09e+2.09HD.2.20eA47. 设物标高度为H(单位:m),测者眼高为e(单位:m),则理论上物标能见地平距离D H(单位:n mile)为。

A.2.09eB.2.09HC.2.09e+2.09HD.2.20eB48. 物标高度为H(单位:m),测者眼高为e(单位:m),则理论上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 O(单位:n mile)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