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

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

某个中心,这种思维方式为收敛性思维。如果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 四周辐射的话,那么,收敛性思维就是从四周向某点集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培育
• 收敛性思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思维方式之一,抽象、概括 是其基本内核。它是把发散性思维的遐想牵引回来,集中到一点进行 思维,对发散性思维的结果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获得思维 结果的突破。由于收敛性思维要在发散性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应用,所 以两者不可分开,而应尽可能做到相辅相成。发散性思维的结果最终 要由收敛性思维来评价,因此,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际应用中难度 较大。在收敛思维训练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选择恰当时机进行 收敛思维;二是把握好收敛思维的度;三是多方面、多层次地积累和运 用知识和经验;四是掌握好思维的方法。
对象。创新人才的流动与组合,在一国之内除了适应企业和其他社会 机构的发展需要外,通常还符合民族发展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因而创 新人才的流动和竞争会受到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影响。但随着全球 化时代的到来,创新人才在国家之间的流动趋势日益明显,创新人才 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选择的发展机会日益增多,而且许多国家,从政 府到企业愈来愈多地在世界范围内抢夺创新人才,这种情形日趋白热 化。 • (二)创新行为制度化
• 引进吸收再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 引进吸收再创新系统是指企业与技术供应者、风险投资者、中介机构、 政府等多个主体、多个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自然 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内外部要素的整合。
• 引进吸收再创新从五个方面来看: • 第一,从技术系统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 第四,引进吸收再创新不仅包括技术系统的整合和提升,还包括了对 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和协同。
• 第五,引进吸收再创新过程,通过不同的制度与运行机制对技术活动 相关主体的行为方式施加影响,促进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等相关主 体的合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三、创新发展趋势 • (一)创新人才争夺白热化 • 创新的决定因素在于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争夺的
• (四)创新资源、成果市场化 • 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活动日益走上市场化的轨道。一方面创新主体
的重心向企业转移,另一方面创新资源的分配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一些国家的政府对创新的调控方式也开始由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转向 由市场自发调节的方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五)创新活动的持续化 • 所谓创新活动的持续化,是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推出、实施技
具有独占或优先获取权的超额利润。同时,他指出了创新的若干特征: • (1)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不等于技术发明,只有当技术发明被应
用到经济活动中才成为“创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2>“创新者”专指那些首先把发明引入经济活动,并对社会经济活 动发生影响的人,这些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行者就是企业家。
术创新(包括产品、工艺、原料、组织管理、市场等方面)项目,并不 断地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过程。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创新能力的开发
• 一、创新能力开发的紧迫性 •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自主创新能力成
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主创新是强国之路。 • 首先,必须在继承中进一步奋起。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是 极富创造力的民族。除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外,还有龙骨车、石碾 水排、活塞风箱等100多种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但是近代 以来,中华民族科技水平在世界的工业浪潮中落伍了。
• (二)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 • 1.逆向思维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认 识和组织。 • 第二,传统的观点认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是单纯的技术行为,这忽 视了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对创新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第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包括生产制造技术,还包括组 织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技术。因此,技术引进不仅只是引进技术,还 包括引进与技术相关的组织、管理、文化等要素。消化吸收的对象也 不仅是技术,还包括创的组织、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思想、理论和 方法等。
• (3)“企业家”既不同于发明家,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 富有冒险精神的创新者,“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
• (4)创新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一有远见卓识、有组织才能、敢于冒险 的企业家,能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 (5)经济增长的过程是创新引起竞争的过程:创新一模仿一适应一再创 新。
• (6)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为了证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而竭力争取事 业成功的这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支配着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创新能力的开发
• 其次,必须在全球竞争中谋求新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意味着加入了世界经济的大竞争。国家实力的核心体现为创新能力。 在综合国力方面,发达国家远远超过了我们。从生产率上看,美国是 我们的50倍,日本是我们的40倍,中等发达国家是我们的10倍②。 当今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从国家战略出发还会继续加大技术转让的 壁垒,转向谨慎的技术转让的态度,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困难 还会大大增加。要想迎头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求生存、谋发展,唯一的选择就是大力加强全民的创新能力开发,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培育
• 创新思维的特征 •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创新时的思维方式,是相对于常规
思维方式而言的。由于思维常是多种思维形式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所以很难对思维活动分类。创新思维一般具有五个特征: • 1.独创性 • 创新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思路的选择、思考的技巧或思维的结论上, 它具有一定的首创性和开拓性。由于创新思维能超出常规思维,是对 事物进行重新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因此独创性是创 新思维的一大特点。 • 2.联想性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 • (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钦金属做眼睛的镜框; •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 创新,其最终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随着广为市场接受而来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创新活动,是由一种自发性的行为逐步演变为的一种制度框架下的, 有目标、有组织的行为。在这一潮流中,建立并完善了创新制度的国 家,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渐占据经济、政治、军事的有利制高点。 相反,尚未建立创新制度的国家,开始被其他国家边缘化,成为创新 技术的模仿者、创新知识和创新制度的追随者。虽然我们还不能说创 新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亡,但创新制度的建立同国家发 展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一些国家开始了创新 活动的制度化进程。这些国家通过立、完善一套创新的配套措施、支 持合作平台和激励制度,将“推动创新”变为“诸多创新”。
实现为目标,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从战略决策层面实现集成,通过 对内部和外部组织的集成,实现技术创新资源要素层面的集成,将与 技术创新活动有关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的要素以适宜的形式集成起来, 形成一个创新系统,快速实现产品的开放和商业化的自主技术创新过 程。 • (三)引进吸收再创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创新能力的开发
• 二、人的创新能力开发 • 提到创新,人们常把它与众多科学巨匠和发明家们联系在一起,如诺
贝尔、爱迪生、爱恩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等,无形中给创新蒙上一 层神秘的色彩,认为只有天才才有创造力、才会出现奇迹,很少将其 与普通人联系在一起。当然,创新能力的高低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遗传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后天的努力也非常重要。
• (三)创新主体合作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在现代经济社会,创新的领域不断拓展,创新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 阶,创新的难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创新课题,由单一主体很难完 成,而需要通过“合作创新”方式来实现攻克世界尖端课题,尤其需 要国家之间高水平创新主体的合作。为了适应这种国家间高强度、高 投入、高风险的创新要求,创新主体日益广泛地采取纵横结合的创新 合作,共同进行创新研究,以使其自身能够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中寻求 和把握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第八章 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
• 第一节 创新概沐 • 第二节 创新能力的开发 •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培育 • 第四节 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一、创新的基本理论 • “创新”最早是经济发展研究中涉及的一个概念。创新思想源于熊
波特1911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此书在1934年被译成英文 时,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熊波特在1928年首篇英文版 文章《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Instability of Capitalism)中首次提出 了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 (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 • 熊波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五种创新形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创新概述
• 二、创新的类型 • 按照创新的不同形式和过程,创新分为三种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
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 • (一)原始创新 • 目前,对原始创新概念的表述众说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原始
创新即原创,就是以获得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的发明创造。这 种创新是创造出从来没有的东西。原始创新是属于科技创新中具有战 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它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科技理论 的重大科技创新,难度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