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新教育随笔

小学新教育随笔

小学新教育随笔
如今,我如愿以偿的站在了讲台上,成为了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如何在现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
好英语这门语言,教育教学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

通过几个月的工作实践,我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
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解释和程序化分析,那样只会使教学内容平淡、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使
他们原有的兴趣和信心很快丧失殆尽。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小学英
语的教学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和心得:
一、勇创双语教学特色,营造英语氛围
1、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汉语,而是以英语为主体,利用
手势、眼神、动作、音调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且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景对话,通过直接的语言交流来帮助学生
建立语感。

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
营造语言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教学应该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

可通
过课堂表演来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营造一方自由发展、自
由发挥的天地;并且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给每位学
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要求学生在学校见到老师、同学,用英语打招呼;在英语课堂,尽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课外,
也要鼓励孩子们尽可能使用英语。

把英语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
个环节,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学习的延续。

4、反馈信息、即时巩固。

英语的听、说训练一定要做到反馈及时。

在教学中,学生对刚学的内容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
时巩固,不仅会很快遗忘,而且会使学生在听、说中的错误与偏差
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至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
给予相应的表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
验成功、合作发展。

3、关注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正确表现
自我的机会,让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为他们进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和探索,了解学
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学相长。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结合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运用来深化学习。

3、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各自的不同状况进行查漏补缺。

四、实行激励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1、注重教师的客观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
及时的肯定和激励。

2、重视学生的主观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分析,通过比较,认识
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这一主线
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其中,听、说训练尤为重要,训练的途径
也是多样化的。

儿童学习外语的方式、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有所不同。

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画画,喜欢表演和游戏;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想象。

所以,英语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性格
特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听了一节美术课,我感触很大,不由得想起了台湾的一位女画家、诗人关于美术教育的真知卓见。

席慕容的散文不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爱情、友情、亲情;用清新
淡雅的语言品味生活,而且还在她的教学领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见解。

她在许多文章中,都以自己多年从事美学教育的实践为题材,
阐述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几十年后的
今天,仍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比如,在《几何惊梦》中,
她写自己总是因为害怕理科类考试,几度从梦中惊醒。

在梦中,老
师叫她回答问题时,她紧张地张口结舌,无法出声,所有的同学都
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不屑的眼光看着她,使她在梦里直发抖。

哪个时候,理科成绩好,才能成为同学羡慕的好学生,而文科再好,在班上也抬不起头来。

记得一次她得了全初三国文阅读检测第一名,老师用一种很惋惜的口吻说:“可惜呀!国文那么通,怎么物理就那
么不通呢?”席慕荣中学时代的美术绘画就达到了令同学们叹为观止
的地步,二十年后还有人能因为她的画而记得她的名字,记得她画
满画儿的数学课本,她这些亲身经历和深刻的体验使我认识到,每
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教育工作者不应该用一种尺度来衡量学生,不能用一个模子来塑造学生,应该允许学生们有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宽松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广泛的学
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学习品质。

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应试教育”已害人至深。

像席慕荣这样有文采和艺术天分的学生,差一点被老师的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而扼杀了发展的空间,那么如
今全面综合评价一个学生是多么的开明和公正,具有人文性啊!回首
往事,历史的巨轮转瞬之间,已辗过了几十年,教育理论的落后,
还要引发多少的无奈呢!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思吗?
席慕荣还在《美术教育》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其实美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画画儿,上美术课也不是只是画画儿这么一种单调的方法,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透过这颗
心她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这个世界,领略和欣赏生活中种种奇妙有
趣和美丽的现象,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其实应该是如何在老师的引
导下,让孩子通过创作或欣赏的过程在内心产生欢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班孩子中没有一个是牺牲者。

因为,让身体
健康的活着,和心理健康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

席慕荣在这篇散
文中反复强调,教师要端正教育的出发点,方向和运用正确的方法,使教育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她在美术教育方面的理念,在今天的其
他任何课程教育中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对于小学美术,大多认为只要学会画点简单的图形,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

我觉得应该先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有很多同学
在美术课上无聊地打发着时间,这样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
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面就谈
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

在课前就要准备很多东西,图片,道具等。

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二年级“大树的故事”这
节课,为了启发他们更好的发挥想象出大树的故事,采取引导式的
提问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编了很多
围绕大树的故事,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说出的故事画出来。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的训练,我们现在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

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
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

我给
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
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
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

我当场示范
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
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
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