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教案

大学语文教案

(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崔莺莺形象的精细刻画,性格内涵丰富。
(1)追求爱情:“回顾觑末下”、月下联诗
(2)内心的矛盾冲突:闹简的分析
2、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
初见莺莺、红娘前自报家门、赖婚反应、279页解诗
3、红娘
婢女身份低微,却最活跃,居高临下,讽刺挖苦张生酸腐、莺莺矫情。
教案
姓名张慧中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时间2017.12.11/节次1-2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授课专业及层次
混合编班
授课内容
第六章 元明清及近代国文——元曲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元曲的文学特点
重 点
掌握《西厢记》的主题、情节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点
难 点
人物形象分析
自学内容
戏曲相关内容
使用教具
位置微妙,做事前后有变化:前期是不由自主的“行监坐守”,防备小姐;后期见义勇为,玉成二人婚事。
足智多谋、机敏巧慧
(四)《西厢记》的语言达到了古代戏曲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15’
5’
10’
5’
15’
5’
1、符合戏剧特点,具有丰富的动作性,(277页中)《普天乐》
2、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3、华美,充满诗的意境。
比较:元稹《会真记》“始乱终弃”知过则改说、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报德”说;关汉卿《拜月亭》“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白朴《墙头马上》“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强调:王实甫“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先进性
戏的开场: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性,使爱情有叛逆色彩
欣赏:莺莺与张生的唱词
(二)剧情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结局打破大团圆模式
小结:明清戏剧成就极高
书目与思考题: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1、如何评价《西厢记》?
2、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莺莺、张生、红娘的性格特点
5’
5’
10’
5’
张生寄简、莺莺闹简→赖简→酬简(三人冲突解决,伏下总冲突)
4、第四次戏剧冲突
酬简伏下总冲突的爆发→拷红(总爆发与解决)
→“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新冲突开始、长亭送别、梦中相思)(播放视频)
5、第五次戏剧冲突
张生中状元,传回喜信――看似矛盾解决
→郑恒争艳:“我则道张生赘在卫尚书家,做了女婿。”
→老夫人要赖婚,莺莺不渝;红娘力争,张生及时赶回,白马将军支持,郑恒自讨没趣一头撞死,矛盾全部解决
1、第一次戏剧冲突
5’
5’
10’
崔张邂逅→彼此相慕→冲突困境
冲突解决→孙飞虎抢亲→张生飞书解围→爱情“合法化”,矛盾冲突解决
2、第二次戏剧冲突
老夫人赖婚→爱情无望,更大的冲突
大冲突解决→崔、张与红娘三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一系列冲突
(277页第三本第二折“闹简”)(播放视频)
3、第三次戏剧冲突
二、元杂剧以后戏曲的发展
(一)南戏:温州民间歌舞加北方杂剧:高明《琵琶记》
(二)南戏到明代称为“传奇”:汤显祖《牡丹亭》:“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牡丹亭》的戏剧情节
2、对封建意识揭露的深刻性:(285页)
3、《牡丹亭》的诗剧特色
(三)清代戏剧两部杰作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南洪北孔”
1、洪昇《长生殿》
以“情”为全剧核心,结局共升仙宫,永久团圆。
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把杨、李的爱情故事具体地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
2、孔尚任《桃花扇》
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从而也就写出了明王朝最后的崩溃,揭示南明灭亡的教训。
多媒体课件
相关学科知识
中国历史
教学法
1、讲授;2、戏曲和影视欣赏;3、自学与讨论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元曲
导入:元曲兴盛的原因、总体概况
介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及王实甫
一、王实甫《西厢记》――重点剖析
提出问题:如何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典戏曲?
引出:
(一)《西厢记》引起强烈共鸣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