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超先进事迹材料

张超先进事迹材料

张超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献身航母事业的飞鲨勇士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航母是大国重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作为航母战斗力的刀锋,我们这支部队自成立以来,面对舰载飞行的未知领域和巨大挑战,面对西方对我技术上的封锁,我们边组建、边试验、边训练,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飞行训练之路,自主培养出我国第一批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但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2016年4月27日,是一个无比悲痛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我国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同志,因突发飞机电传故障,倒在了实现航母飞行梦想的最后一刻,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他是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飞行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

张超是我亲手挑选的飞行员,他阳光自信、热爱飞行,血气方刚、勇于担当,是个难得的好苗子,是这批飞行员中最年轻最优秀的一个。

张超出生在湖南岳阳,潇湘文化的哺育滋养,革命传统的感染熏陶,使他从小就有当兵的志向、飞行的梦想。

2003年9月,正在读高中的张超,不顾亲朋好友“飞行太危险”的善意劝阻,第一个报名参加招飞,历经两次选拔才如愿以偿。

他有三个哥哥先后淹亡、病亡,家里只剩下张超这根“独苗”。

但作为老共产党员的父亲,深深理解儿子的选择和追求,依然支持张超踏出了追梦海天的第一步。

航校严格的教育训练、红色基因的传承浸润,进一步砥砺了张超的飞行报国之志,使他完成了从一名地方青年向战斗机飞行员的人生蜕变。

毕业后,他两次主动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选择到一线作战部队,追梦追到了“海空卫士”王伟战斗过的飞行团。

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海洋强国的时代召唤,严峻复杂的海上斗争,激发了张超维护海权、卫我海疆的雄心壮志。

尤其是我国航母事业的蓬勃发展,点燃了他上航母、驾飞鲨的英雄理想。

2015年初,我带队到张超所在部队遴选飞行员。

当晚,他就跑到我的住处,自报家门说,“我非常仰慕您,特别想成为你们飞鲨战队的一员”。

我问,“你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吗?”他回答得斩钉截铁,“知道,但我就是想来!”这个眼神透亮、神情坚定的小伙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骨子里透出的这种强烈意愿,是我们最为看重的。

这种意愿,绝不是年轻人一时的冲动,也不是冒险家肆意的激情,而是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必然选择。

这些年,在强军目标的引领下,海军建设正在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跨越,为我们这一代飞行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张超入伍12年,一直勇敢地向更高目标冲锋,从岳阳到长春,从山海关到海南岛,从西沙再到关外,先后飞过8种机型,每型装备都力求飞到极致,被战友们称为“飞行超人”。

尽管如此,加入我们的飞鲨战队,直面全新的武器装备、全新的训练模式、全新的操纵习惯,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没有奋起直追、舍我其谁的韧劲干劲,就难以练就刀尖起舞的过硬本领。

作为超常规培养的“插班生”,他比同班其他飞行员晚了整整两年,能不能赶上进度,我们有点担心。

来队的第一天起,张超就表明了决心,既然祖国选我飞舰载机,我就要为祖国飞出新天地。

他不断自我加压,加班加点,补训苦训,甚至把自己绑在模拟飞行器上,练困了就趴在上面打个盹,醒来接着练,正常的模拟飞行与实际飞行时间比一般是1∶1,他却达到了惊人的3∶1。

正是凭着这种咬紧牙关拼命练的劲头,他的飞行技术突飞猛进。

战友们都说,张超真是人如其名,他始终以赶超的姿态在奋力前行,以超多的汗水、超强的毅力收获了超常的成绩。

以身许国,何惧生死?张超曾对妻子说,“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就把我的骨灰撒到大海里”。

这种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始终砥砺着张超的战斗激情。

最令人痛心的是他的最后一次飞行,张超面对突发的飞机故障,第一反应是挽救飞机。

飞参数据显示,那种情态下,他的操纵近乎完美,壮举令人震撼。

生死抉择的瞬间,足以见证,他是当之无愧的血性战士、甘洒热血的海空雄鹰、彪炳史册的飞鲨勇士!英雄不死,壮志永存!张超是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用生命为航母事业奠基的杰出典范,是“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突出代表,他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最爱的事业,用宝贵的生命立起了航母事业的不朽丰碑。

血性英雄卫海天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飞行中队长聂元闯我和张超既是大学同学,也是同团战友,朝夕相处了十来年。

2004年,我们一起考入空军航空大学。

张超自信阳光,刻苦上进,学习成绩非常好。

2008年,我们一起分配到海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

其间,基地组织了海防史、海军史学习教育,当知道近代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我国竟然达到470余次之多、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苦难,张超感到非常心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守好祖国的海疆,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作为成天在一块的好战友,我知道他骨子里有一种英雄情结,始终想着打仗。

一拿到分配意向表,他就毫不犹豫地填下了王伟生前所在部队——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

来团里报到时,张超直截了当地告诉团长:“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团长告诉他,要做英雄王伟那样的“空中斗牛士”,必须得是个技术过硬的王牌飞行员。

从此,他比以前抓得更紧、训得更严、练得更苦,在我们同批里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飞夜航、第一个打实弹、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成了大家公认的“飞行超人”。

我们团是南海一线主力作战部队,承担着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神圣使命。

近些年,南海日益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热点地区,美日舰机在南海活动十分频繁,周边小国也跳得很凶。

特别是美海军航母编队经常在南海耀武扬威,外军飞机天天抵近侦察,张超和战友们坚持逢舰机必跟,几乎每天都有紧急战斗起飞任务,多的时候一天有四五次。

2013年4月,外军一架侦察机又在我周边抵近侦察。

当天,由于多项任务叠加,仅剩张超这架备份机了,他接到指挥所命令后,立即单机执行战斗起飞任务。

平时我们都是双机起飞,这次让张超这样年轻的飞行员单挑独斗,指挥所有点放心不下。

张超成竹在胸,驾驶歼—8Ⅱ飞抵目标空域后,迅速占据有利位置,按规定进行跟踪监视,形成对外机的有力震慑。

外军飞机仗着大飞机的低速性能,故意减小飞行速度,似乎向他挑衅:“有本事你就冒着失速的危险减速跟飞吧!”歼—8Ⅱ飞机是一种高空高速截击机,低速是它的短板,加上这架备份机还带着3个满的副油箱,如果飞行速度过低,可能会造成失速,甚至会导致机毁人亡。

张超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的伎俩,果断放下襟翼,增加飞机的升力,调整好飞行姿态,死死咬住外军飞机。

为了甩掉张超,外军飞机继续减速。

他索性收起襟翼,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在外军飞机侧方连续做小角度蛇形机动。

几个回合下来,外军飞机占不到任何便宜,调转航向灰溜溜地飞走了。

无线电里传来指挥所的声音:“好样的,干得漂亮!”张超用一道道闪亮的航迹,飞出了南海雄鹰的风采、飞出了中国海军的自信、飞出了伟大祖国的尊严!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南海海域广袤辽阔,张超每次驾机执行任务,总有一种鞭长莫及的遗憾。

特别是随着国家利益拓展,人民海军的航迹也不断延伸。

挺进深蓝,成为人民海军的使命所向;实现从陆基到舰基的跨越,是时代赋予海军航空兵的历史重任!张超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强军目标的引领、维权一线的斗争,让他迸发出飞行的激情、战斗的豪情,更体会到奋斗的价值。

2013年8月,习主席亲临海军航母舰载机部队视察的新闻播出后,张超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一个崭新的“航母梦”在心底萌芽,他想飞舰载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2015年,海军实施超常规措施,在三代机部队遴选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了。

他第一个向团里递交了申请,郑重写道:“人民海军要想走向远海深蓝,就要有一群不畏风雨的海空雄鹰!”离开海南前,大家都来为他壮行,他坚定地说,“现在离开南海,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保卫南海,我们航母舰载机的航迹,必定会覆盖南海、走向深蓝!”鹰击长空啸海天,血性激扬铸忠魂!兄弟,请放心,你未竟的事业由我们来继承,我们将沿着你英雄的航迹,挺钢铁脊梁,铸海空利剑!强军路上追梦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欣我是一名军事记者。

这一次采访张超,我的心里满是悲壮!4.4秒的事故瞬间,留给我的是“悲”。

29年的追梦人生,震撼我的是“壮”。

一到营区,我就直奔事发现场。

三年前,我就是在这条跑道旁,观看了舰载机的起降训练。

望着现场留下的痕迹,听着官兵们的描述,我的头脑中能够清晰地再现出那一刻的景象。

最终,我没能憋住泪水。

我不由在想,4.4秒,生死瞬间,张超先保战机,而后跳伞。

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作出如此的抉择?面对采访的每一位飞行员,我都问了这个问题。

最终,我的问号换了方向:难道,轻言放弃,会是军人的品格?难道,唯求自保,又是军人的选项?阴阳,可以隔开生死,却割不断情谊。

牺牲,能带走生命,却带不走精神。

张超的生命,化为了舰载机事业腾飞的铺路石,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他的名字,也永远刻在了“尾钩俱乐部”的英雄墙上。

托举起航母舰载机这份事业,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是一群勇士。

今天,我们切身地体会到了,“刀尖上的舞者”绝不是随口一说的比喻,而是用鲜血和生命绘就的真实形象。

真的没想到,飞机上舰是这么难!改装舰载机,是操纵习惯的彻底颠覆。

陆基战斗机着陆是收油门减速,舰载机着舰却要推油门加速,准备挂索不成功就再次起飞逃逸。

在挂索的2秒钟内,时速从200多公里瞬间减到0,飞行员全身血液急剧涌向头部,看什么东西都是红的。

说白一点,就是一场“人为控制的坠机”。

真的没想到,平时训练也那么险!舰载机起降,是公认的高危课目。

“生死12秒”,这不是我们发明的语言。

某西方大国刚刚发展航母时,平均每两天就要摔掉一架飞机。

这是他们“摔出来”的“形象描述”。

张超他们的每一次训练,都是惊心动魄的考验,每一次平安着陆,都是化险为夷的凯旋。

真的没想到,探索之路如此任重而道远!舰载机的技术和训练,是大国的核心机密。

张超他们是在一无经验,二无教材的条件下,“踩着刀尖过河”!为了航母,国人盼红了眼,科学家熬白了头。

现在,是飞鲨舞者把“生命先抵押给死神”,义无反顾走上了这条路。

战时,逢敌敢亮剑。

训练,遇险不畏死。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对这支部队有了发自心底的敬佩和仰视!采访前,我心头一直有个疑问:部队遭遇到这么大的挫折,而且很多飞行员是亲眼目睹了烈士牺牲的现场,官兵们的士气有没有受到影响?部队的训练还是否正常?而采访期间,战机的轰鸣震撼着我的耳膜,营区里的呼号高亢响亮。

官兵们告诉我,部队复飞,部队长戴明盟飞的第一架,随后是参谋长张叶飞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这支英雄的部队,在碧海蓝天继续翱翔。

就在前几天,张超的同批飞行员圆满完成在辽宁舰上的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高标准通过了上舰资格认证,他们为飞鲨战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张超走了,他如流星般陨落,但没有黯淡了星空,而是辉煌了整个夜空。

如今的舰载航空兵部队,化悲痛为力量,以中国胆量、中国智慧、中国干劲、中国速度,踏上强军之路“新长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