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调研报告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俗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基本标准。

其中,高等教育更是这一标准的旗帜。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决定了这个国家高层次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水平和质量方面来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相去甚远。

虽然历任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更是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在长期以来的固有体制面前依然略显力不从心,并且近年来高等教育里面更是面临着教师教育理念不正、学生急功近利等问题,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一、学习只为“过”?
若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随机在上课时间取景,相信我们镜头中的大多数都是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学生。

大学里最常见的景象之一便是,上课混日子,到了期末考试图书馆的座位供不应求,更有甚者甚至不愿意临时抱佛脚,而到了考试时则想着歪门邪道将考试“过”了。

我们的学习是否只是为了将一门门的必修课、专业课“过”了,便是万事大吉呢?寒窗苦读12年,来到大学校园,仿佛所有的理想和追求一夜之间只化为无人看管的自由散漫,只留下了自我放纵。

为此,我们小组做了一个“取消挂科制度”的调研。

由此我们提出了我们的设想,高校学子已然不是初高中的义务教
育制度,而是成人。

既然是成人就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学习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学有所得,而非60分万岁。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设立关于学习的各种奖项来激励学生将心思用在学习上?孔子推崇“因材施教”,那么是否有计算机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我们却勉强他/她必须学习政治从而导致该学生破罐子破摔。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让该学生通过自己强项而获得的证书来抵消不擅长的政治课学分?
关于挂科制度的改进值得我们深思。

二、高校教育重量不重质
高校可以说是校园和社会的桥梁。

但是反观我们如今的教育制度,大学生越来越多,真正的社会“人才”却反而越发稀少。

学校要求修满一定学分,学生即可毕业。

而当一批批的毕业生离开校园这座象牙塔,他们却愣住了,因为社会这个大熔炉需要的是适应社会的人。

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却只教会了他们修满学分,或者仅仅是到大四那短短半年到一年的实习。

这远远不够。

作为一个社会人,首要的应当是学会适应、学会合作。

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是否可以鼓励学生多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实践经历做好跟踪了解,必要的时候给予奖励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