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奥数专题练习-余数问题-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奥数专题练习-余数问题-全国通用

余数问题【求余数】(1990年江苏宜兴市第五届小学生数学竞赛试题)一组,就可得到331组,尚余4个6。

而6666÷7=952……2。

所以,原式的余数是2。

例2 9437569与8057127的乘积被9除,余数是__。

(《现代小学数学》邀请赛试题)讲析:一个数被9除的余数与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被9除的余数是一样的。

9437569各位数字之和除以9余7;8057127各位数字之和除以9余3。

7×3=21,21÷9=2……3。

所以,9437569与8057127的乘积被9除,余数是3。

例3 在1、2、3、4、……、1993、1994这1994个数中,选出一些数,使得这些数中的每两个数的和都能被26整除,那么这样的数最多能选出_______个。

(1994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讲析:可将1、2、3、……、1994这1994个数,分别除以26。

然后,按所得的余数分类。

要使两个数的和是26的倍数,则必须使这两个数分别除以26以后,所得的余数之和等于26。

但本题要求的是任意两个数的和都是26的倍数,故26的倍数符合要求。

这样的数有1994÷26=76(个)……余18(个)。

但被26除余13的数,每两个数的和也能被26整除,而余数为13的数共有77个。

所以,最多能选出77个。

【同余问题】例1 一个整数,除300、262、205,得到相同的余数(余数不为0)。

这个整数是_____。

(全国第一届“华杯赛”初赛试题)讲析:如果一个整数分别除以另两个整数之后,余数相同,那么这个整数一定能整除这两个数的差。

因此,问题可转化为求(300—262)和(262—205)的最大公约数。

不难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9,即这个整数是19。

例2 小张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13错写成131,结果商比原来多3,但余数恰巧相同。

那么该题的余数是多少?(1989年上海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讲析:被除数增加了131-113=18,余数相同,但结果的商是3,所以,除数应该是18÷3=6。

又因为113÷6的余数是5,所以该题的余数也是5。

例3 五只猴子找到一堆桃子,怎么也平分不了,于是大家同意去睡觉,明天再说。

夜里,一只猴子偷偷起来,吃掉一只桃子,剩下的桃子正好平分五等份,它拿走自己的一份,然后去睡觉;第二只猴子起来,也吃掉一只桃子,剩下的桃子也正好分成五等份,它也拿走了自己的一份,然后去睡觉。

第三、四、五只猴子也都这样做。

问:最初至少有______个桃子。

(哈尔滨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讲析:因为第一只猴子把桃5等分后,还余1个桃;以后每只猴子来时,都是把前一只猴子剩下的4等份再分成5等份,且每次余1个桃子。

于是,我们可设想,如果另加进4个桃子,则连续五次可以分成5等份了。

加进4个桃之后,这五只猴每次分桃时,不再吃掉一个,只需5等份后,拿走一份。

因为4与5互质,每次的4份能分成5等份,这说明每次等分出的每一份桃子数,也能分成5等份。

这样,这堆桃子就能连续五次被5整除了。

所以,这堆桃子至少有5×5×5×5×5-4=3121(个)。

例4 在1、2、3、……、30这30个自然数中,最多能取出______个数,使取出的这些数中,任意两个不同的数的和都不是7的倍数。

(上海市第五届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讲析:我们可将1到30这30个自然数分别除以7,然后按余数分类。

余数是0:7、14、21、28余数是1:1、8、15、22、29余数是2:2、9、16、23、30余数是3:3、10、17、24余数是4:4、11、18、25余数是5:5、12、19、26余数是6:6、13、20、27要使两数之和不是7的倍数,必须使这两个数分别除以7所得的余数之和不等于7。

所以,可以取余数是1、2、3的数,不取余数是4、5、6的数。

而余数为0的数只取一个。

故最多可以取15个数。

有关数的法则或方法【数的读写方法】(整数中多位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见小学数学课本,此处略。

)“成数”、“折数”即“十分数”,它们常用中国数字和文字“七成”、“二成五”、“八折”、“九五折”等表示,并根据其文字去读。

它们也常用分母为十的分数,或者用百分数去表示,这时便可按分数、百分数的方法去读。

“千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分数,它常用“千分号”--“‰”来写千分数,如某地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七,写作“7‰”,读作“千分之七”。

【科学记数法】用带一位整数的小数,去乘以10的整数次幂来表示一个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很容易把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达为“a×10n (1≤a≤10,n是整数)”的形式。

例如:257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得1<2.57<10,但2.57比25700小了10000倍,所以25700=2.57×104。

0.00867,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1<8.67<10,但8.67比0.00867大了1000倍,所以【近似数截取方法】截取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进一法三种。

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的一部分尾数,取它的近似数的时候,如果要舍去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是比4小的数,就把尾数舍去;如果要舍去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是比5大的数,把尾数舍去以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例如,把8,654,0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于865万;把7.6239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7.62;把2,873,000,000四舍五入到亿位,约等于29亿;把32.99506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位约等于33.00。

去尾法──要省略的尾数不论是多少,一律舍去不要,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进一法──省略某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时,不管这些尾数的大小,都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显然,用“进一法”和“五入”方法截取的近似值,叫做“过剩近似值”,而用“去尾法”和“四舍”方法截取的近似值,叫做“不足近似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似数的取舍结果中,小数点后最右一位上的零必须写上。

例如,把1.5972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得1.60,即1.5972≈1.60,最后的“0”不可去掉,否则,它只精确到十分位了。

【质数判定方法】判定一个较大的数是不是质数,一般有两种方法。

(1)查表法。

用查质数表的方法,可以较快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质数表上有的是质数,同一范围内的质数表上没有这个数,那它便是个合数。

(2)试除法。

如果没有质数表,也来不及制作一个质数表,可以用试除来判断。

例如,要判定161和197是不是质数,可以把这两个数依次用2、3、5、7、11、13、17、19……等质数去试除。

这是因为一个合数总能表示成几个质因数的乘积,若161或197不能被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整除,那么也一定不能被这个合数整除。

所以,我们只要用质数去试除就可以了。

由161÷7=23,可知161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至少还有7和23。

所以,161是合数,而不是质数。

由197依次不能被2、3、5、7、11、13整除,而197÷17=11……10,这时的除数17已大于不完全商11,于是可以肯定:197是质数,而不是合数。

因为197除了它本身以外,不可能有比17大的约数。

假定有,商也一定比11小。

这就是说,197同时还要有比11小的约数。

但经过试除,比11小的质数都不能整除197,这说明比11小的约数是不存在的,所以197是质数,不是合数。

【最大公约数求法】最大公约数的求法,一般可用下面四种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

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各数公有的一切质因数连乘起来,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2940、756和168的最大公约数:∵ 2940=22×3×5×72,756=22×33×7,168=23×3×7;∴(2940,756,168)=22×3×7=84。

注:“(2940,756,168)=84”的意思,就是“2940、756和168的最大公约数是84”。

(2)检验公约数法。

“检验公约数法”即“试除法”,也是小学数学课本介绍的那一种一般的求法,此处略。

(3)辗转相减法。

较大的两个数求最大公约数,可以用“辗转相减法”:用大数减小数,如果减得的差与较小的数不相等,便再以大减小求差,直到出现两数相等为止。

这时,相等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792和594的最大公约数。

∵(792,594)=(792-594,594)=(198,594)=(594-198,198)=(198,396)=(198,396-198)=(198,198)=198,∴(792,594)=198。

用辗转相减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推广到求n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具体做法是:可以不拘次序地挑选最方便的,从较大的数里减去较小的数。

这样逐次做下去,直到所得的差全部相等为止。

这个相等的差,就是这些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1260、1134、882和1008的最大公约数。

∵(1260,1134,882,1008)=(1260-1134,882,1008-882,1134-882)=(126,126,882,252)=(126,126,882-126×6,252-126)=(126,126,126,126)=126,∴(1260,1134,882,1008)=126。

(4)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得算法)。

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步骤如下:光用较小数去除较大的数,得到第一个余数;再用第一个余数去除较小的数,得到第二个余数;又用第二个余数去除第一个余数,得到第三个余数;这样逐次用后一个余数去除前一个余数,直到余数是0为止。

这时,余数“0”前面的那个余数,便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较大的数的最大公约数,用上面的第一、二种方法计算,是相当麻烦的,而采用“辗转相除法”去求,就简便、快速得多了。

例如,求437和551的最大公约数。

具体做法是:先将437和551并排写好,再用三条竖线把它们分开。

然后依下述步骤去做:(1)用较小数去除较大数把商数“1”写在较大数的线外,并求得余数为114。

(2)用余数114去除437,把商数“3”写在比114大的数(437)的线外,并求得余数为95。

(3)用余数95去除114,把商数“1”写在114右边的直线外,并求得余数为19。

(4)用余数19去除95,把商数“5”写在95左边的直线外面,并求得余数为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