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葵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栽培管理)

油葵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栽培管理)

油葵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粮油,栽培管理
油葵是油用向日葵,生长期短,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并且易管理,出油率高。

具体栽培管理措施:
1、选用良种。

选用丰产性好、出油率高、抗病性强的适宜本地栽培的杂交一代种子,如:美国矮大头567DW、667DW等。

2、选地与整地
2.1选地。

应避免重茬,注意轮作倒茬。

连作田病害严重,植株矮小,花盘小,易早衰,空秕粒多,可减产5-20%.
2.2整地。

深翻整地,适时耙耱保墒。

播种前深翻20-25cm。

根据地力情况,每亩施农家肥2-3方,过磷酸钙20-25公斤,碳铵10-1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或亩施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

3、适时早播。

油葵耐低温性很强,在保证能出苗情况下尽量早播。

地膜覆盖在3月上旬(惊蛰前后)进行。

裸地播种播期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一般5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播种)。

夏季播种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一般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60㎝,株距30-33㎝。

根据土壤情况,地力好的适宜密度为3300-3500株/亩,地力差的适宜密度为3500-3800株/亩,播种方法以点播为好。

为节约用种,可采用单双粒隔穴播种。

点播用种量为每亩400-500克,播种宜浅不宜深,一般掌握在3-5㎝,墒情好时播深3cm,墒情差时播深5cm。

4、田间管理
4.1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

油葵是双子叶作物,子叶大,出苗比较困难,尤其是整地质量不好、天气干旱少雨时,易造成缺苗。

点播
时可在行间播种备用苗,缺苗时及时移苗补栽,补苗后立即浇水。

4.2间苗与定苗。

当油葵第一对真叶展开时进行间苗,第二或第三对真叶展开时进行定苗。

4.3中耕除草培土。

油葵生育期内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结合间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一周后进行,第三次中耕在封垄前进行,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土高度10cm,以促进油葵根深叶茂,防止倒伏。

4.4打杈、打叶。

有些品种在花盘形成期,中上部的腋芽会长出分枝,虽然也能长出花盘,但通常花盘小,籽粒不饱满,还会影响到主茎花盘的发育。

要及时摘除分枝,促进主茎花盘的生长。

对于叶片有病斑发生的,以及下部的老叶、黄叶要及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

5、肥水管理油葵对肥料的吸收前期较少,后期较多。

春播油葵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追肥。

播种时没施基肥的,可在7~8对真叶时开沟追施氮钾肥,亩施碳酸氢铵25公斤,或尿素8公斤加氯化钾15公斤。

夏播油葵在苗期每亩可追施尿素5-7公斤,现蕾开花前追肥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施肥深度10cm左右。

油葵生长前期需水量小,抗旱能力强,宜进行蹲苗以促进根系生长。

地表积水时,应及时排水,防止
烂根死亡。

6、适时收获。

油葵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收获适宜期为植株茎秆变黄,叶片大部分枯黄、下垂或脱落,花盘背面变成黄褐色,舌状花瓣干枯
脱落,果皮变坚硬时。

收获后要及时摊开晾干,防止霉变。

7、病虫害防治
7.1油葵苗期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和象鼻虫。

春播油葵棉铃虫发生危害轻,一般不用防治。

夏播油葵后期如果危害重,需防治。

防治地老虎的方法是撒毒土。

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1-2公斤,掺入40-60公斤细沙土,于傍晚撒在幼苗旁。

防治象鼻虫:选用48%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功夫菊酯1000倍液喷雾。

7.2病害重点是菌核病和黑斑病。

菌核病又称烂盘病,在幼苗至开花期都能发病。

黑斑病在叶、叶柄和茎上形成黑斑。

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

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倒茬。

2、发现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运到田外集中销毁。

3、使用杀菌剂,如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0倍液的多菌灵进行喷雾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