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 3.跨学科素养 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意 识的提高自身跨学科方面的素养,要对生活的各个层面所涉及 的各种知识有所把握。 4.媒体素养 教师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既指教师面对 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 也指教师在认识媒体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巧妙运用。 • 5.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 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和知识占有的便利条件,教师应积极 成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引领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学 校周边环境建设,通过发挥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服务社区居 民,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社会做贡献。 • 6.自我管理素养 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情绪管理,健康管 理等。
为了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真正的建 立起新型的课堂,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 我教育,这是当代学习范式重建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教学 改革深化发展的支点与标志。 第二 要致力于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 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一种新型的课堂 文化,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学生的安全得到 充分的保障,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让学生的能 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让学 生的自信得到充分的培养。
2.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方法。有学者说过,平庸的教 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 教师启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 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 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智慧。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 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种随机应变的 能力。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的研究了教育理 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 育实践者。”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 系统,它充满了变化和问题,教师不论事先如何周密的设 计,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富有教育智 慧和机智的教师,在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时,总能 灵感闪现,机动灵活的应变。
素养来自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素养,是智 慧,是文化,是精神。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 育素养。
1.学科素养 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老师就是他所 教授的知识。一个数学老师不仅仅是碰巧教授数学的某个 人。一个真正的数学老师,是一位体现了数学、生活在数 学中的老师。从一个很强意义上说,它就是数学的某个 人。”实践中最优秀的教育者,基本上都是体现学科知识、 生活在学科知识中的人。这样的教育者已经不是一个简单 的言教者,而成为一个身教者,他的教育效率和效果可想 而知。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一 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 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 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创新六大素养。
1.文化基础 ①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 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 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②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 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 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
第三 要致力于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 教学体系和结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 为主线,学生文本阅读和个人解读的全过程,学生观察
操作的全过程,学生问题生成提出解决的全过程,学生
由浅到、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由不知到知、由不 会到会的认知,特别是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应该成为贯 穿课堂的主线和明线。
参与的广度: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学 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有多少,是否全体学生参与 了实习,是否投入了学习的全过程。
3.学生的交往状态 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能 否协调、沟通各自的想法,联合力量,为达到某一个目的 而相互作用,是否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交往是 否处于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状态,交往的气氛,是否民 主、宽松、和谐,学生在交往中是否能大胆发言、提出问 题和不同观点,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得到保护等等。 4.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是否围绕重点的问题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提出 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 畅、有条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等。 5.学生的生成状态 课堂上师生能否生成预设内容,是否能自主的生成非 预设内容,得到意外的收获,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刻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赞科夫认为,为了 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正所谓 一语破的、一语解、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 的话,常能久久萦绕于学生的脑海,令他们终生难忘 。 2.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老师对教材的真知灼见,能够 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课堂就 会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 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欣赏一片风景。 3.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 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 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课 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 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 应当是沧海一粟。”
二 内涵
2.自主发展 ①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 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 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②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 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 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3.社会参与 ①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 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 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 基本要点。 ②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 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 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 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1.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是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 是否能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学习的的意愿是否持续增强。 2.学生的参与状态 主动程度: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或 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和讨论。 参与的深度:学生的参与是否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 与和情感参与等。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素养应该着重强调以 下几方面, 1.信息素养,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素养,至少表 现为以下内容: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的从生活 实践中不断的查找探究新信息,能够较为支配信 息,较好的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的 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 的见解或信息。 2.创新素养 教师的创新素养主要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具有挑战 心、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把学生当作创新 主体,宽容学生的失败,把教育教学看作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反思、变化更新的创造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