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商隐诗两首的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的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的教案关于李商隐诗两首的教案要怎么写呢?有哪些范文可以借鉴的呢?[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清王士祯说“一篇《锦瑟》解人难”!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欣赏其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中。

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僧儒)党”,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诗深婉绵密、典丽精工。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晚唐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鼓瑟怨年华。

诗家总爱西昆(受他影响的宋初诗派)好,独恨无人作郑(东汉训诂家郑玄)笺(注释)。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46岁抑郁寡欢而死,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附: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关注,多因他的《无题》诗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

猜测多于实证,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他有过感情纠葛的:柳枝。

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

他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

但李商隐失约了。

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

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

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

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

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

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柳枝)。

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

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

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

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

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

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

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

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对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

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

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

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

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三、内容感知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其诗多忧怀国运,抒写怀抱,慨讽时事。

在艺术手法上,多用象征暗示情思,意境朦胧。

古人评其诗为“深情缅邈”“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

《锦瑟》一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之一。

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为无题诗。

诗的意旨隐藏很深,历来众说纷纭。

对此诗的欣赏重在体味诗的朦胧意境,把握诗人运用的艺术技巧。

意志薄弱用眼泪洗眼睛,意志坚强用汗水学手艺。

四、疑难妙句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剖析]诗的首联用民歌的起兴手法。

诗歌以幽怨悲凉的锦瑟作兴,点明了“思华年”的情感基调。

瑟这种乐器本可以弹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诗人们往往喜欢把它与哀怨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如杜甫有“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曲江对酒》)。

”鲁迅也有“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悼丁君》)之句。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

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

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正好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此说只算作一家之言。

) [翻译]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首联]佳人鼓瑟,思忆年华。

听瑟诉说,回首当年;想念往昔,一言难尽。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剖析]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分不清你我。

面对动荡不安、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

而李商隐也正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

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用此典故,似乎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

子规即杜鹃。

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辙,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翻译]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翩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颔联]庄周梦蝶,望帝啼鹃。

曾有美好梦想,曾经沉迷其境,似真似幻,如痴如醉;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勤思念,一往情深,至死不悔。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剖析]前一句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这是从民间传说中借鉴而来的,但又有着作者的创造。

“珠有泪”,即言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既让人怅惘,又会让人生出无限美好的联想。

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干却化作了人们非常喜爱的珍珠,这是多么的富有情味!后一句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

玉深埋于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湿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化为烟雾般升腾于空中,为群山增辉。

这一想象一个古老的传说,据《长安志》载:“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

”从玉被掩埋这方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方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是一言难尽的。

这里的“珠”“玉”,可认为是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也可认为是喻指诗人美好的向往、美好情感。

但不论“珠”“玉”喻指什么,诗句都充满了怅惘、悲伤之感。

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

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

“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

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

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

这个想象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这个说法)。

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翻译]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