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5分,每空1分)1.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幼儿园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小时。
3.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4.幼儿户外活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少于 2 小时。
5.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6.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接。
7.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
8. 幼儿园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9.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
10.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二、选择题(15分,每题3分)1.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ABD 。
A.支持者B.引导者C.指导者D.合作者2.幼儿园应与BC 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A.中学B.家庭C.社区D.社会3.当幼儿讲过或回答一个问题时,如果他说话不流利,用语不当或发音不准确时,教师应该C。
A.立即纠正错误B.听完发言C.耐心听,鼓励他说D.让他想好再说4.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 A 的特点。
A.个别化B.情绪化C.年龄化5.幼儿园可分为ABCDEA.全日制B.半日制C.定时制D.季节制E.寄宿制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和中班。
(×)2.培养幼儿体育技能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
(×)3.正面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4.学前儿童记忆具有容易记、容易忘、不精确等特点。
(√)5.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
(√)6.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
(×)7.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8.除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外,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9.幼儿园是小学的预备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四、简单题(10分,每题5分)1.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一)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适宜性原则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三)幼儿参与的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四)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五)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
2.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幼儿教师素质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
(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必须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也要热爱幼儿,把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
(2)健康的身心素质。
幼儿教师应该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洞察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因人施教的技能和能力等。
从知识结构上说,需要涉及一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宽广的能力结构。
观察力是幼儿教师首要的能力,这种观察可以是有计划地进行,同时也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沟通能力也是幼儿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包括非言语的沟通和言语的沟通、与家长和同事的沟通、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组织分组能力也是衡量教师能力的一个方面,教师需要有能力组织教学活动、分组和指导小组活动。
教师基本功大赛理论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4、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5、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6、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 福禄培尔 ) 。
7、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A.示范法B.范例法C.观察法D.参观法2.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 A )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B.情绪追忆C.巩固深化D.情境表演3.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 C )A.直观形象法B.参观法C.环境体验法D.演示法4.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远期目标D.活动目标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6.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7.对待3岁前婴儿“口吃”现象( A)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C.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D.应进行心理治疗8.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D)A.幼儿园创收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服务社会9.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 B)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10.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A.出生的第一年—4岁—6岁—10岁11.“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C)对心理发展的作用A.遗传因素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12.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C.提出了“白板说”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1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C)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14.“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B )A.蒙台梭利B.杜威C.维果斯基D.加德纳15. 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声哭叫,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为合理( B)A.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力图尽快恢复秩序B.察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C.马上寻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D.旁观16.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 A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雪门D.张宗麟17.我国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称( B )A教师 B.保育员 C.阿姨 D.保姆18.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D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 B)A.儿童平均发展B.儿童全面和谐发展C.创造力的培养D.儿童智力的开发20.幼儿的完整学习的概念是建立在( D )基础上的。
A.蒙台梭利教学法B.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C.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D.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21.个体社会化是( C )A.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C.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D.在社会而不是家庭中进行的22.有关教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A)A.动物界中诸如老猫教幼仔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水等也是教育B.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C.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较,具有可控性强等特点D.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23.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B )A.美学的知识B.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C.表现美的技能D.审美动机24.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B )A.上课B.游戏C.作业D.户外活动2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C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2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
3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四、简答题:(15分)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分为哪几个部分(7分)答: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四部分:教育评价2、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哪几个方面(8分)答: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