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性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性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工序单件时间的平衡
在制定加工工艺规程时,应使各个T单核相近,以便最大限 度发挥各台机床的生产效能;同时又要使各个工序的T单核 ≤T要求,以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为此,需对工序单件时 间进行平衡和调整。
工件单件时间的平衡是根据拟订的加工顺序,计算出每 一工序的T单核,即知工序单件时间的平衡情况,然后根 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平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最佳生产纲领分析
当年产量小于最佳生产纲领,即N<N佳时,由于S/N比值较 大,工艺成本增加,此方案显然不经济。故应减少采用的专 用设备,减小S,使N佳接近N,方能取得好的经济效果。
当年产量超过最佳生产纲领时,即 N>N佳时,由于S/N比值变小,且趋 近于稳定。这时应采用生产率高、投资大的设备,即增加S而减小V, 使N佳接近于N,从而减小Ed。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工序单件时间的平衡原则
如果工序的T单核>T要求,这些工序限制了整个工艺过程的生产率,或 限制了其它工序的机床充分利用,故称之为“限制性”工序。
对于限制性工序,若T单核>T要求一倍以内,可以采用改进刀具、
适当提高切削用量、或采用高效加工方法、缩短工作行程长度等方法, 以减小T单核。
L—工件加工计算长度(mm); Z—加工余量(mm)。
(8-21)
可见,增大切削用量、减小切削行程长度L和加工余量, 都可缩短基本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1)提高切削用量
新型刀具材料的出现和砂轮性能的改进,使高速切削和 强力磨削得到迅速发展。 用硬质合金车刀,车削速度一般可达200m/min。 用聚晶金刚石或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加工普通钢车削 速度可达900m/min,切削硬度为60HRC以上的淬火钢 或高镍合金钢,切削温度达980℃时仍能保持红硬性。 高速磨削时砂轮速度可达60~80m/s以上。 缓进给强力磨削一次最大切深可达6~12mm,比普通磨 削的金属切除率可提高3~5倍。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一)缩短单件时间定额
缩短单件时间定额中的每一个组成 部分都是有效的,特别应缩短其中 占比重较大的那部分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1. 缩短基本时间的工艺措施
基本时间可直接用公式来进行计算。以车削外圆为例:
T基本= 式中 d—工件直径(mm);
T单核=T单件+T准备/n
(8-16)
在大量生产中,工作地和工作内容固定,在单件核算时间中不计入准备 终结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二、生产率分析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不仅要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还应通过对工艺方案进行生 产率分析,保证达到零件的年生产纲领所提出的产量要求。在此要求前提下,可 拟订出不同的工艺方案。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全年工艺成本/单件工艺成本
一种零件(或工序)的全年工艺成本为: E=VN+S(元/年)
(8-17)
而单件工艺成本或单件的一个工序的工艺成本为:
Ed=V+S/N(元/件)
(8-18)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2. 最佳生产纲领分析
全年工艺成本E与年生产量的关系为一条直线,如图8-26所示。
若T单核>T要求两倍以上,采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采用增加顺序
加工工序或增加平行加工工序的方法来成倍提高生产率。
对于T单核<T要求的工序,可以采用合并工序内容、采用通用机床
及工艺装备等工序平衡方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三、技术经济性分析
制定的加工工艺规程,除了保证加工质量、生产率之外, 还应有较高或最优的经济效果。因此要对工艺方案进行 经济分析。同时全面考虑改善劳动条件,促进生产技术 发展等问题。 制造一个零件或一台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费用的总和称为 生产成本。在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直接有关的费用称 为工艺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70%~75%。 对不同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主要是分析工艺成 本。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2)减少切削行程长度
如几把车刀同时加工被加工工件的同一表面,用宽砂轮 作切入法磨削等都可减少切削行程长度,从而缩短基本 时间。
某厂用宽300mm、直径为φ600mm的砂轮用切入法 磨削加工长度为200mm的花键轴外圆,单件时间由原来 的4.5min减少到0.75min。 采用上述措施可大大提高生产率,但应注意工艺系统应 有足够的刚性和大的驱动功率。
一、工序单件时间
工序单件时间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一件产品 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用T单件表示。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其包括以下几部分时间:
(1)基本时间T基本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 或材料性质的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对于加工而言,其是切 除金属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出和切入时间,可用计算方法求出。 (2)辅助时间T辅助 其是为实现加工工艺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 耗的时间。对加工而言,包括装卸工件、操作机床、改变切削用量、试切和测 量等所消耗的时间。辅助时间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动作分解,确定各动 作的时间,相加得到;二是按基本时间的百分比估算得到。 (3)布置工作地时间T布置 是指为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更 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以及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工作时 间的2%~7%来计算。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1. 工艺成本的组成
工艺成本有可变费用V与不变费用S两部分组成。 (1)可变费用(V):可变费用是与零件年产量N有关并 与之成比例的费用。其包括:材料费、机床工人工资、机 床电费、普通机床折旧费及修理费、刀具费、通用夹具的 折旧费及维修费等。 (2)不变费用(S):不变费用是与年生产量的变化没有 直接关系的费用。当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全年的费 用基本不变。其包括:调整工人工资、专用机床折旧费和 修理费、专用夹具折旧费和维修费等。
按照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可确定所要求的完成一个零件的单节拍时间T要求,可 按下式计算:
T要求=
(8-14)
式中T-为年基本工时(小时/年),如按两班制考虑,T=4600小时/年。
η-为设备负荷效率,一般取0.75~0.85。
根据所制定的工艺方案,可以确定实际所能达到的工序单件时间T单件。 生产率分析工作就是要使T要求=T单件,以保证加工工艺过程按所需的生产率进 行工作。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第九节、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 量采用必要的先进工艺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机 械加工成本。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综合指标,它表 示一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数量,它也可以 用完成单件产品或单个工序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产品结 构设计、毛坯制造、加工工艺、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这里 主要介绍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措施。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3)合并工步,采用多刀加工
利用几把刀具或复合刀具对工件的几个表面或同一 表面进行同时或先后加工,使工步合并,实现多刀 多工位加工,使机动时间重合,从而大大减少了基 本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4)多件加工
在多件加工中,按工件排列的方式,可有三种加工方式,如图841所示。
1)顺序多件加工 即工件在刀具切削方向上依次安装,减少刀具切入和切出 时间,减少分摊给每个工件的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这种方式多用于龙门刨、 龙门铣、平面磨及滚齿、插齿等加工。 2)平行多件加工 即在一次进给中同时加工几个平行排列的工件。这样使每 个工件的加工时间仅是单件加工时间的1/n(n为平行排列的工件数)。这种 方式多见于铣削和平面磨削等加工。 3)平行顺序多件加工 它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它适用于多件尺寸小,生 产批量大的场合。多见于立轴式式的平磨和铣削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3. 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
制订加工工艺规程时,往往要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案,并对 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常利用E-N、Ed-N关 系曲线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常有下列两种情况:
(1)基本投资相同或使用现有设备的情况 (2)基本投资相差较大的情况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根据两种方案的全年工艺成本相同,即E2= E1时,可以得到 对应的年产量,称之为临界产量(Nk),即
Nk=
(8-19)
若N< Nk,宜采用第二方案;若N> Nk,则宜采用第一方案。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2)基本投资相差较大的情况
若两种工艺方案基本投资相差较大,单纯比较工艺成本难 以全面评价其经济性。 如第一种方案采用高生产率、价格较贵的机床和工艺装备, 基本投资K1较大,但工艺成本E1较低;第二种方案采用投 资省的一般机床和工艺装备,基本投资K1较小,但工艺成 本较大。第一种方案工艺成本的降低时因增加基本投资得 到的。 这时,应考虑两种方案的基本投资差额的回收期。 所谓回收期,是指方案一比方案二多用的投资,需要长时 间方能由于工艺成本的将低而收回。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生产率及经济性分析
2020/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生产率及经济 性分析
主要内容
n 生产率分析
n 工序单件时间的确定 n 工序单件时间的平衡
n 技术经济性分析
n 工艺成本的构成 n 最佳生产纲领分析 n 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
n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