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案篇一: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使个体逐步具备言语交际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确定综合职业定向和具有高等教育元素的课程。
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功能。
为此,对五年制高职语文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语文课程功能的需要,是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高职语文精品课程的建立,能够切实推进语文教育创新,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实现优质课程的共享,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现就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说明如下。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1.深入学习了学校下发的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理解精品课程建设对促进我校实际教学的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确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
2.广泛查阅了国内关于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资料,调查、了解和分析了我校各系各专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评估了我校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水平,为做好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打下了基础。
3.组建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师资团队,明确了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4.填写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表格提交学校审批,制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指向1.课程建设的总策划、任务安排、工作协调、课程建设指导由宗长俊负责。
2.课程介绍说明目标,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教材建设等的制定、归类及文字形成由宗长俊负责。
3.课程建设目标:①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一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沈晶负责)。
②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二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张永影负责)。
③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三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刘介华负责)。
④高职《语文》(苏大版)第四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王素玲负责)。
⑤拓展课程《普通话与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的电子教案(苏荧负责)。
⑥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一~四册的习题库建设(魏垂忠负责)。
⑦教学实况录像主讲教师:宗长俊、沈晶、苏荧、王素玲。
4.课程特色创新说明,包括教学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文字形成由宗长俊负责。
5.成果展示:教育教学论文、教改科研资料、学生获奖作品、获奖证书等由团队教师提供。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具体实施步骤1.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5月。
2.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目标完成时间为2010年11月。
3. 2010年12月提请学校评审、验收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
基础部《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小组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二日篇二:五年制大专语文教学大纲江苏电大职业技术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三)教学要求《语文》(三)是2007级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和前提。
教材仍然采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胡大奎主编的第二版《语文》(第三册)教材。
该教材依循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遵循“打好基础,突出应用,强调能力,适当延伸”的原则,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对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具有较为鲜明的实用性、规范性和先进性。
由于该教材已在“前言”中详细列出了有关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因此,只对教材作几点补充说明:一、关于教材各单元的课文问题精讲课程:重点掌握的课文第十二单元信息精品一、透过遗产看世界:1、《尼罗河文明的象征——金字塔》二、浏览名著知人文:《爱弥儿》三、《天地人之道——于丹〈论语〉心得之一》四、《父母于与孩子之间的爱》八、《信息爆炸与媒介素质》第十三单元文学作品赏析(I)一、诗经:蒹葭(秦风)二、楚辞:国殇三、汉魏诗:西北又高楼《古诗十九首》之一、短歌行四、唐诗:春江花月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锦瑟五、宋词:鹊桥仙、醉花阴?重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现代诗:致橡树、雨巷七、外国诗:生命的礼赞注意:诗歌要求背上。
第十四单元文学作品赏析(II)二、空山鸟语六、森林与草原八、前赤壁赋第十五单元文学作品欣赏(Ⅲ)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婴宁三、项链、五、麦琪的礼物七、微型小说:雨伞第十六单元艺术作品鉴赏一、绘画作品鉴赏:(一)人物画的鉴赏:《清明上河图》(局部)(二)山水画的鉴赏(三)齐白石的《虾》与徐悲鸿的《马》:妙趣横生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图》(四)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蒙娜?丽莎》二、雕塑作品鉴赏(一)断臂的维纳斯(三)古代雕塑:铜奔马(四) 现代雕塑:艰苦岁月、钢琴三、书法作品鉴赏:(一)浅谈颜体楷书(二)柳公权《玄秘塔碑》(三)草书艺术的鉴赏二、关于教材中各单元的侧重点问题每个单元的重点在单元前面的“单元指要”中有所提示,在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都有相应的设计和安排,因此,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中的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认真完成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并联系《语文练习册上相关的基础训练题和各单元检测题,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
三、关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实践、重训练、重技能。
由于独立的思考精神和自主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思维,不断思索,不断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目标看,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训练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各单元课文的体裁和内容看:本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对科技(社科)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诗词、散文、小说、艺术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了解、把握有关诗词、散文、小说、艺术等的特点及鉴赏的一般知识,能够写作评价相关作家作品的鉴赏文章。
本学期学习的作家作品涉及古今中外,要通过学习,扩大文学视野,培养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综合起来看,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掌握不同文体以及相关的文体知识,提高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加强听、说、读、写各项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以突出实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四、作业和考试1、期中考2学时,复习4学时。
2、期中考试自行组织安排,其成绩按规定折算后计入学生期未总成绩。
3、期末考试由省校统一安排,统一阅卷;考试时间和形式以省电大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考试文件为准。
苏广播电视大学五年制高职《语文》(3)教学要求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从事交际、工作、学习的重要的工具。
语文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各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会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重点掌握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现代文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为提高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
三、教材使用本学期2006级五年制高职语文学科使用教材为中央电大组织编写的《语文》(第三册第二版)教材(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鉴于五年制高职教学实际情况,经省校语文课程中心组研究,对教材教法提出了具体意见,并确定了教学重点。
省校语文课程中心组编写的《语文教与学指导》(第三册修订版)(东南大学出版社)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练习使用,此书也是复习、考试的依据。
四、教学总体要求1.阅读:在初中基础上,培养自读习惯,掌握泛读、略读、精读方法。
能从报纸、杂志和一般社科、技术资料中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精读,能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学会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概括、分类、综合。
培养爱读书、多读书、记诵名句、背诵名篇的习惯。
2.写作: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学习、社交常用文书的写作能力。
汉字书写正确、清楚、端正、匀称。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表达自己或别人的意愿、感情、思想和状物叙事的各类文章,达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写生活、学习、社交中的应用文达到主旨明确、思路清晰、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言得体。
写公务文书类应用文以及综述、调查报告和与专业有关的信息类文章达到主旨明确、思路清晰、选材得当、语言得体。
3.听话能力:养成细心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领会说话人的主要意思;听报告或别人讲话,能边听边记,不失大意,复述清楚。
4.说话能力: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说话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大方、清晰、得体。
初步掌握社交口语运用的基本方法,与人交谈表意明白、举止文明、谈吐得体。
五、教学具体要求及课时安排第十二单元信息精品(1)通过速读训练,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信息量的技能;经过泛读等阅读方法的传授,提升“提要钩玄”的能力;通过课堂讲练,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文章,逐步培养阅读科技类文章的兴趣,养成经常阅读科技文章的习惯。
本单元重点讲读课文:《透过遗产看世界》、《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天地人之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其它课文教师可安排导读或让学生自读。
十三单元文学作品赏析(1)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一般知识,培养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写作评价诗歌的文章。
本单元重点讲读课文的篇目和要求是:《蒹葭》: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学习本诗比兴、重复等艺术手法。
《国殇》:1.了解楚辞及屈原。
2.理清作者对战争过程和场面的描写层次。
3.领悟作品所传递的英雄主义精神。
《西北有高楼》:1.了解《古诗十九首》。
2.了解诗歌的主题。
3.学习作者借助听觉描写诗歌形象的特点。
《春江花月夜》:1.了解七言古诗的特点。
2.了解这是一首抒情诗,掌握诗歌所表达的离情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