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和解题思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和解题思路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读书”附答案(2)阅读答案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
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

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

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

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

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材料四】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文章来自:学优网
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

2.你从“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4.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5.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

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

参考答案:1.(2分)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2.(2分)①阅读成就一个人长大后的命运与发展。

②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就。

3.(2分)A 4. (3分)①父母自身对阅读的关注与重视。

②看电视时间过长,导致人们无法忍受纸质阅读方式;③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图书馆藏书量不足;④阅读内容以实际用途和消遣为主,缺失精神的享受。

(答出一点得1分)5.(3分)对父母: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如果对老师:带领孩子告诉孩子远离电视,读更多好书。

如果对政府:兴建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引导全社会读书。

【解题指导】一、解读图表: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

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考生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了解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汲取有价值的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发表个人观点或看法。

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中考真题2 仔细观察漫画《啃老》,说说漫画的含义。

(2012牡丹江)
[思路点拨]漫画题以独特的线条语言形象地展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寓知识与能力于图画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和生活,体现了语文实用性的特点。

考生应该通过对漫画的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

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上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二、材料探究:解答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

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