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2.什么是公用数字网PND?为什么要发展公用数字网?是指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和管理的公用分组交换网组建公用数据网为计算机网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通信条件,它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3.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4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资源子网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通信子网完成网络中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5.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局域网: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s~10Gb/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3)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 4)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可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城域网:1)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2)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广域网(也称远程网):1)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2)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6设计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B-ISDN的目标是将语音、数据、静态与动态图像传输,以及N-ISDN提供的所有服务综合在一个通信网中,覆盖从低传输速率、非实时传输要求,到高传输速率、实时突发性等各类传输要求B-ISDN采用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7.异步传输模式(ATM)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采用小的、固定长度的信元作为数据传输单元;能够支持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通信;ATM以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动态分配网络带宽,网络传输延时小,适应实时通信的要求;ATM没有链路级纠错与流量控制,协议简单,数据交换效率高;ATM采用两级虚电路机制,增加虚电路分配灵活性;ATM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155Mbps~2.4Gbps。

8.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网络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可以节约资金;计算机网络可以增强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9.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将会带来哪些新的问题?答: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计算机网络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道德、政治与法律问题;“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与“法律”,这对于人类是一个新的课题。

第二章1.试举一个例子说明信息、数据与信号之间的关系。

答: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信息,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图形或图像,计算机产生的信息是它们的组合;为了传送这些信息,首先要将字母、数字、语音、图形或图像用二进制代码的数据来表示;为了传输二进制代码的数据,必须将它们用模拟或数字信号编码的方式表示;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送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二进制代码0、1比特序列的模拟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2.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缆等3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双绞线:1)最常用的传输介质2)由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2根、4根或8根绝缘导线组成3)传输距离为100M4)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分为二类:屏蔽双绞线(STP)与非屏蔽双绞线;根据传输特性可分为三类线、五类线等同轴电缆:1)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屏蔽层及外部保护层组成2)根据同轴电缆的带宽不同可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3)安装复杂,成本低光缆: 1)传输介质中性能最好、应用前途最广泛的一种2)光纤传输的类型可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3)低损耗、宽频带、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安全保密性好3.控制字符SYN的ASCII码编码为0010110,请画出SYN的FSK、NRZ、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4种编码方法的信号波形。

4.控制字SYN的ASCII码编码为0010110的FSK、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如下:4.对于脉冲编码调制PCM来说,如果要对频率为600Hz的语音信号进行采样,传送PCM信号的信道带宽为3000Hz,那么采样频率f取什么值时,采样的样本就可以包含足够重构原语音信号的所有信息?答:f≥2×600,即采样频率取大于等于1200Hz,采集的样本就可以包含足够重构的原语言信号的所有信息。

【因为f>=2B,B为带宽,所以f=6kHz。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当采样频率f>=2B 或f>=2f max时(f max为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频率),采样的样本才可以包含足够重构原语音信号的所有信息,所以有f=2*3KHz=6kHz】5.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设计多路通信信道,每条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相邻信道之间用“警戒频带”隔离波分多路复用: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同时传输很多个频率很接近但波长不同的光载波信号时分多路复用: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实现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可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二种6. 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1)从基本类型上可以分为: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

线路交换方式需要经历建立、传输和释放三个阶段。

主要用于实时性强的业务。

存储转发方式中,路由器的存储转发功能可以存储报文(或分组),从而多个报文可以共享一条线路,线路利用率高;路由器可以为流经的报文选择最佳路径、平滑报文的流量、提高系统效率;路由器对流经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可以减少传输错误,提高系统可靠性;路由器可以对入、出的线路速率进行转换,对不同的数据代码格式进行转换。

这些特点恰好是线路交换所不具备的。

7.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转发线路交换;首先创建一条临时专用通路,使用后拆除链接,没有传输延迟,适合大量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少量信息传输时效率不高;存储转发分为两类: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报文交换:不在通信结点间建立通路,将信息组合为报文,采用存储转发机制,线路利用率高,但传输延迟较大;分组交换分为三种;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ATM交换方式数据报方式:1)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2)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现象3)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4)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特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虚电路方式:1)每次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和接受方之间必须建立一条逻辑连接2)分组在传输过程中不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一结点时,只需做差错检测,不必做路径选择4)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ATM交换方式: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53字节的信元,通常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7.如果我们在测试一个实际远程通信系统时,一次连续检测了4000字节的数据未发现错误,那么能否说这个系统的误码率为0?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数据在通信信道中传输过程中一定会因某中原因出现错误,传输错误是正常的且无法避免的,所以并不能说未发现错误,就说系统的误码率为08.某个数据通信系统采用CRC校验方式,并且生成多项式G(x)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为11001,目的结点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为110111001(含CRC校验码)。

请判断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为什么?8.答:传输过程中式出现了差错。

9.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完整的差错控制应该包括哪两个主要内容?答: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完整的差错控制应该包括:差错的检查和差错的恢复第三章1、举例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

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

课本P68最后一段看一下。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开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是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什是么?(1)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层可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间按照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2、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1)当应用进程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它被称为报文(message)。

(4)传输层的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它被称为分组(packet)。

(5)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就构成了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它被称为帧(frame)。

(6)数据链路层的帧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计算机B 时,再从物理层依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表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进程A 的数据送给计算机B的进程B。

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6、请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相同点:(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不同点:(1)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而无连接服务不需要(2)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而无连接服务要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的地址(3)面向连接服务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无连接服务目的结点接受数据分组可能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传输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较高第四章1、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要素是什么?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 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