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中文版
意填充比特之后的帧,指出可能出现引入帧的任何差错。
解答:HDLC 和 PPP 协议的帧标志位 01111110,。0 比特位填充法用来确认一个数 据的的开始和结束。如果这里有五个连续的 1,发送方将会增加一个 0 作为填充 比特。如果接收方接收到 7 个连续的 1,那么在数据帧的尾部一定产生了差错。
因此,D = 2.048 * 5 + 2 * 6 + 1 * 5 + 1.024 * n B / 4Mbps = 27.24 ms + 1.024 * n B/4 Mbps
在电路交换中,总时延: D = 链路建立时延 +传输时延= 2 * 分组持续时间+ 传输时延 = 2 * (Tpkt * 5 + Tp * 6 3; (Tp * 6 + Tt )
CS: 没有影响
关于上述关于时延的影响的 matlab 仿真结果如下图:
(d)本题给出的网络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这里也 有很多被忽略了的因素,例如:
(i)交换机的存储量和数据处理能力,这能产生很多的时延; (ii)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这可能带来分组交换的多路径传输。
第二章
2-6.假设一条链路上到达比特序列 1101011111010111110010111110110,给出去掉任
电路交换的时延 = 2 * ((Tp + Tpkt +Ts)*k + (Tp + Tpkt )) + (Tp * (k+1) + Tt ) = (3Tp + 2Ts) * k + 2s*k/b + 2s/b + n/b + 3Tp
总结: (PS=分组交换, CS=电路交换)
参数
对需要的传输的影响
对获得的时延的影响
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有六条链路和五个交换机
(a) 在分组交换中,系统开销是所有的头部之和; 总的传输字节=数据包的数目 *头部长度+数据长度 =[n/1000]*24+n=1.024n 在电路交换中,系统开销由在往返路径上建立链路的信息组成 总的传输字节=建立链路信息长度 +数据长度 =(1KB+1KB)+n=2048+n 为了使电路交换在传输上比分组交换更有效率 , 1.024n>2048+n n>85333 因为 s 应该是 1000 比特的整数倍,所以 n>86000 比特。
我们将五个 1 之后的 0 用红色表示。 接收的序列: 1101011111010111110010111110110 去掉填充物 0: 1101011111^1011111^01011111^110 在这里,没有连续的七个没有被填充物 0 阻断的 1,因此接收方不能检测出
下图是关于上述问题的 matlab 数字分析的仿真结果为:
(b) 在分组交换中,总延迟 D=在交换机上的时延*交换机的数目+在最后一跳的时延 = Tp + Tpkt +Ts)*5 + (Tp + Tt ) = Tpkt * 5 + Tp * 6 + Ts * 5 + Tt
在这里,Tpkt = 数据包长度/带宽= 1 KB / 4Mbps = 1024 *8 / (4 * 106) = 2.048 ms Tp = 2 ms, Ts = 1 ms, Tt = 1.024 * n B / 4Mbps
交换机的数量 (k)
PS: 没有影响
PS: k 越大,延时越大
CS: 没有影响
CS: k 越大,延时越大
平均链路带宽 (b)
PS: 没有影响
PS: k 越大,延时越小
CS: 没有影响
CS: k 越大,延时越小
数据包头部长度比例 PS: a 越大,传输的数据越 PS: k 越大,延时越大
(a)
多
CS: 没有影响
在这里, Tpkt = 2.048 ms, Tp = 2 ms, Ts = 1 ms, Tt = n B / 4Mbps = Tpkt * 12 + Tp * 18 + Ts * 10 + Tt
因此, D = 2.048 * 12 + 2 * 18 + 1 * 10 + n B / 4Mbps = 70.58 ms + n B / 4Mbps
计算机网络(2012 春)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1-25.信源、信宿、7 条点对点链路和 5 个交换机组成的网络上传输 n 字节的文 件。假设每条链路传播延迟为 2ms,带宽为 4Mbps,而且交换机支持电路交换和 分组交换。你可以把文件分割成 1KB 的分组或在交换机之间建立起一个电路并把 文件作为一个连续的比特流发送。假设每个分组有 24 字节的分组头部信息和 1000 字节的有效载荷,而且每个交换机在完全收到一个分组后对分组进行存储 转发的过程会引起 1ms 的延迟,分组可以被连续发送而不需要等待确认,建立 电路需要发送 1KB 的消息,在路径上往返一次在每个交换机产生 1ms 的延迟。 假设交换机不会给通过电路的数据带来延迟。也可以假设文件大小是 1000 字节 的整数倍。 (a)文件大小为多少个字节时,电路交换在网络上发送的总字节数少于分组交换。 (b)文件大小为多少个字节时,电路交换使整个文件到达目的地时产生的总延迟 小于分组交换。 (c)以上结果是如何与路径上的交换机的数目相关的?如何让与链路的带宽相关 的?又是如何与分组首部大小和分组的大小之比相关的? (d)本题给出的网络模型能否准确反映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是否忽略 了使这两种交换方式受到质疑的重要因素 ?如果有,这些因素是什么?
为了使电路交换在时延上比分组交换的效率更高,需满足 27.24 ms + 1.024 * n B/4 Mbps > 70.58 ms + n B / 4Mbps n > 902917
因为 s 为 1000 比特的整数倍,所以 n > 903000 Byte 关于上述问题的 matlab 数值分析的仿真结果为:
(c)把数据包的大小设置为 s,数据包头部长度比例为 a,则数据包头部长度为
s*a 分组交换的长度= [ n / (s – s*a)] * s * a + n = n / (1-a) 电路交换的长度 = 2*s + n
把交换机的数目设置为 k,带宽为 b,则
分组交换的时延 = (Tp + Tpkt +Ts)*k + (Tp + Tt ) = (Tp + Ts) * k + s*k/b + n/((1-a)*b) +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