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春季学期)论文题目: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班级:机制094学号:0910020125姓名:郭庆勇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加黑)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摘要: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局势也变得甚为微妙,世界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的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的深广变化,也使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同多边合作,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大国作用。
关键词:国际形势金融危机共同发展战略安全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数年,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总体出现正增长,经济开始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但世界经济依然延续调整态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国家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呈两极分化。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47万亿美元,仅此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这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形成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更使中国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矛盾的焦点。
而几年来,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务达到了罕见的水平,仅希腊一国就需上千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另一边却是G20地位的凸显,推动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亚太安全态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这种变化既给中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许多新挑战。
G20地位的凸显,推动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
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
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
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如今的国际化安全态势,使我们中国面临的安全矛盾多元化和多层性。
应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既可以说是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也面临安全矛盾最为复杂的时期。
主要表现为矛盾种类多,矛盾式样新,矛盾区域广,矛盾烈度大。
我们既面临着传统安全矛盾,又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矛盾;既面临着以“台独”为代表的分裂势力的现实威胁,又面临着以“东突独”为代表的境外分裂势力的恐怖颠覆威胁;既存在着超级大国的霸权战略威胁,又存在着一些地区性大国扩充军备的挑战;既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又存在着领土边界纷争;既存在着陆地领土矛盾,又存在着海洋主权之争。
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恶化中国周边环境,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重组和安全结构的变化,将大幅度调整国家利益关系,重塑国家安全战略。
在亚太地区力量重组中,中国有得有失,得大于失。
中国最大的失莫过于美国将数万大军部署到了中亚地区,安插到了中国的西大门,中亚地缘政治发生了不利于中国的新变化。
如果美国企图将中亚驻军基地化、机制化和长期化,势必恶化中国西部安全环境。
同时,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进一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存在,并把这一地区作为实施“先发制人”战略的重点区域,也将使亚太地区安全环境趋于复杂。
当然.在亚太地区力量重组中,中国也获得了一些重大利益。
同时,由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凸显,中国特殊的地缘政治优势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战略影响力明显提升。
当今社会,国际力量格局正加速从传统的以美欧为中心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欧洲、日本等一些传统力量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但也力图通过加快各自经济的步伐,推进区域整合和跨区域的合作,争取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竞争优势,在国际秩序的构建过程中保持其影响力;而中、印、巴等新兴大国则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各自在新一轮国际机制改革及创制中的话语权。
美国独霸图谋已严重受阻,垄断国际事务的难度继续增加,但同时,奥巴马政府着手努力维护“美国第一”的地位。
从综合实力,尤其是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方面分析,美国仍在将来处于“超强”及“首要”地位。
总之,未来5至10年内,国际力量多极化、均衡化的步伐将有所加快,但“一虎多狼”的力量格局还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同时,新兴的大国之间地位的竞争也将成为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内容。
受新一轮国际力量消长变化和全球治理需要的驱动,大国关系重组正成为大国互动的新态势。
一是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冷战时期的结盟形式(如北约和华约)继续存在,正成为当前大国关系重组的主流。
二是集团力量日趋多元;有关集团正超越传统的意识纽带,谋求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以应对更为严峻的各种全球公共问题的挑战。
三是集团间关系性质发生了变迁;冷战时期以对抗为主,现在集团之间呈现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制衡的复杂状态。
四是各集团内部的领导权模式发生演变。
从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主导,开始向集体协调方向转变。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全面成长中的新兴大国,近十多年来,全面发展与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关系,为自身的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应考虑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关系,使之不但适应中国国内发展需求,而且能够在新一轮国际体系的构建中,为提升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空间。
中国应继续坚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同舟共济的精神指导下全面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尽管国际力量的发展态势正日益多极化和均衡化,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大国仍然在国际力量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国是国际体系改革与转型的核心力量,是应对日益尖锐复杂的各类全球问题的主角。
没有良好的大国关系,中国和平复兴所需的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就无从谈起。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公共问题挑战日益严峻,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纽带不断加强,大国合作共同应对、治理全球问题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大国合作的空间也不断扩展。
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中国的战略倚重势必持续提高,从而为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均衡发展以及互利共赢提供了基础。
中国应明确与其他大国的多层次战略定位,加快形成发展中美关系与其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及相互支撑的战略关系。
新时期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既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对中美两国的期待和要求。
中美关系固然在我大国关系中至关重要,但美国对中国复兴的战略怀疑和战略牵制、包括美国售台军火在内的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损害等不利因素仍不时阻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使得中美关系难以成为稳定的大国双边关系。
中国应积极拓展与日本、欧盟、俄罗斯、印度等其他大国的关系,通过双边和多边,谋划更加均衡和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的布局。
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将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
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
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活动,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中国将全面加强经济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积极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总之中国要加强新兴大国多边合作机制的运筹,积极构筑中国的大国关系战略支撑。
当前,我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
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看,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一是大国在我国周边争夺地缘战略利益。
二是西方大国对我国周边调整与实施“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
三是各方大国对我国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加剧,彼此围绕陆地能源运输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展开复杂博弈。
四是各方围绕“海洋权益”与“制海权”展开较量,加紧角逐“海洋国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资源等,致使岛礁归属,专属经济区与外大陆架划分等海洋争端更趋复杂。
在周边某些邻国陷入长期“内耗”难以自拔的同时,我国却继续保持强劲崛起,力量对比进一步朝我国倾斜,这将有利于我国对“和谐周边”的主动“塑造”;但周边动荡也给我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我国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安全,邻国政局动荡,极端与恐怖势力猖獗严重威胁我国的海外利益,周边乱局为某些大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将危害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我国与邻国的既有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更趋复杂,周边乱局严重掣肘亚洲经济一体化,影响我国的周边区域合作政策实施与推进,我国在周边的“大国责任”压力不断上升,周边外交“两难”困境加剧,“不干涉内政”原则备受冲击。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安全态势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在各战略主体的博弈中自身的安全战略运筹。
国家安全战略性质和问题确定之后,能否维护国家安全,关键在战略制定和实施。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模糊,但是,其本质并未改变。
今天,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安全战略的运筹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
在经济上,“互补不是替代,让步必须对等”,政治上,“求同不是盲从,存异不是忍耐”,坚持国家独立自主是永恒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