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防范措施.docx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防范措施.docx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防范措施1 引言大数据时代涉及计算机的海量数据的存储以及应用,其中,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对此,汪东芳等[1] 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涉及到不同技术和不同领域, 多种的技术结合情况下能够给予计算机网络一定的安全保障。

李伦等[2] 认为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共享的伦理促进和约束机制。

对个人信息和数据的过度挖掘可能侵害个人的隐私权, 肆意追求数据挖掘的广度和深度可能危及信息安全。

苏天弘[3] 认为,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是金钱的诱惑,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道德的缺失,网络黑客的攻击,不充分的网络管理以及个人信息泄露。

刘嵩鹤、梁俊[4] 针对信息安全提出相应的策略,主张强化用户的安全防范艺术,完善病毒防御系统,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病毒清理和黑客仿佛那工作。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计算机信息安全现状和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三方面阐述,以期有可行之处。

2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数据量增多,各种工具的使用,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产生和收集比以往更加便利;数据的种类更加繁多,不仅有文字,还有音频、视频、图片等,这些都构成大数据;流通速度加快,数据的存储、挖掘以及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都比以往更加便捷,得益于工具智能化的改进;数据的价值密度降低,随着数据数量的增加,信息的价值并没有成正相关增加,一些信息鱼龙混杂,给信息监管带来不便。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跨组织跨国界进行传播,国家安全以及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犯罪分子获取信息成本更低,获取的途径增多,效率逐渐增高,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建设,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3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安全现状31 缺乏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的使用不断普及,但是,对于用户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并未得到及时的树立。

一部分用户缺少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很容易造成失误操作,产生信息安全隐患。

同时,用户在网络上随意注册个人信息,登录不良网页等行为,加大个人信息的曝光度,威胁个人信息安全。

一些信息管理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由于缺少信息安全意识,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疏忽,造成信息泄露,加大信息安全风险,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也给组织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2 计算机网络存在安全漏洞。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隐藏在众多的网页链接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窃取,谋取不当利益,同时,一些国家信息也在不法分子的监控范围中,为自身利益危害国家的信息安全。

由于大数据本身具有的开放性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更具有潜伏性,执行性和储存性的特点,一旦病毒负载到程序中,用户的下载会导致病毒迅速和大面积的传播,进而导致网络系统的瘫痪。

黑客的恶意攻击也会对目标数据进行运用,造成大规模信息泄露。

33 相应的管理制度脱节。

我国民众上网日益普及,在上网过程中,用户的信息被泄露,甚至有买卖用户信息的交易。

互联网发展迅速,导致我国制定的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规定与时代有有一定的脱节,相应的管理规范并不能适应多样化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相关网络信息监管部门,执法不到位,信息监控存在漏洞,缺乏安全警惕意识。

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屏障设置不够坚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国家的公民上网网络公约不具有约束性,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对于上网不涉密的规则并没有普及到公众。

4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41 提高用户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大数据时代,最有效和积极主动的推动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方法就是提高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

用户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要浏览安全网页,不涉及自己的隐私信息的披露。

在进行注册相关信息的时候,仔细阅读同意条款,不可忽视注册细节用户的计算机要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系统维护和杀毒软件的升级。

对自身的密码设置尽量设置复杂密级较高的密码,对于关键性信息做好必要的防护,公共场合尽量少登录自己的账号,减少利用免费无线上网的次数,杜绝危险的信息来源。

42 应用防火墙和安全防护系统。

国家要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建立整体的防火墙和稳固的安全防护系统,定期对整个网络系统的信息漏洞进行修复和完善。

引进专业人才,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研制信息安全系统和程序,设置信息出入口路径,从源头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

细化安全防护系统的功能,对于信息的链接,信息的来源,信息涉及的敏感检索词语等,都要进行严格的筛查和拦截。

加强安全系统的建立,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的杀毒系统,确保用户的计算机信心进入安全防护系统。

43 完善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国家要不断完善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管理体系,相关部门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设计适用于企业和个人的安全上网条例,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加强法制建设,增强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对于危害信息安全的用户给予严厉处罚。

加大信息保密机制的建立,针对不同的局域网设置相应的保密级别和保密的信息储量。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了解民意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需求,运用适用的规范。

5结语展望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信息安全必将占据主导地位,用户对于安全性的需求也将更加多样,信息安全的防范遇见的障碍也会不断增多。

一方面,要推动公众信息安全意识的建立,国家更要在宏观层次把控计算机信息安全,从而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1] 汪东芳, 鞠杰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无线互联科技,20152440-41[2] 李伦,孙保学,李波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框架与中国聚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7011-8[3] 苏天弘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分析[]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1-19]101947410-1156006666[4] 刘嵩鹤, 梁俊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6199 作者吴朝滨单位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本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死亡率中排第在人类总5~6 位。

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

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

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 发热。

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④WBC > 10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

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PaO2/FiO2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⑥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⑦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 100 X 10gL)⑧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⑨ 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

符合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

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成人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

指南中界定了HCAP 的病人范围:在90d 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

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

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

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

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

重症CAP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

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

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