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续教育大学语文考题答案

继续教育大学语文考题答案

一、《双双燕》、《徐文长传》、《阿宝》、《再别康桥》、《爱尔克的灯光》都是或托事、或托物、或托人,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人生意趣和生命认知。

1、请比较分析以上作品的手法、思想主题等,具体分析作者如何达成自己的创作目的?
2、以此为基本材料(可延展),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600字],阐述你由此而产生的对文学创作的认识。

二、苏轼与辛弃疾、张孝祥同为豪放词人,请依据他们各自的作品
1、请仔细分析剖解其风格特点的同异在哪里?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不同的差异?
它们在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以此为基本材料(可延展),写一篇自拟题目的小论文[600字],阐述应该如何拓展思维,更好地解读一位作家和作品。

一、《双双燕》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代表词作。

这是一首很精美的咏物词。

此词上片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片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的情景。

既刻画了燕子的生动形象,又抒发了闺怨之情,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在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上采用白描,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用春燕双宿双飞衬出思妇盼归之情,完整而自然。

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可称为一篇奇文。

徐文长是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又是第一流的画家、书法家,在文学史和美术史里,都有他崇高的地位。

但是他一生遭遇波折。

这篇文章写得好,首先因为袁宏道把自己也写了进去,在传主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袁宏道可称徐文长的真正知己。

这篇传的主旨,应该是传中所写的徐文长“雅不与时调合”这六个字。

《徐文长传》主要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封建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描写他的狂放与悲愤,以及他不惜以生命与世俗相抗衡的悲剧命运。

《阿宝》写的是一个迂讷的孙子楚,不顾门第悬殊,迷恋着富商大贾的女儿阿宝。

全篇笔笔写痴,字字关情。

它鼓励读者:在男女之间要的是真心,有至情,就可以冲破一切阻力,实现婚姻的理想。

这种爱情观,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篱,带有强烈的市民意识,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

《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作者借用三种灯光表达自己的思想,故居门前的灯光,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并不曾照亮什么。

这灯光象征着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的大家族。

姐姐爱尔克的灯光,是照路的灯,是希望的灯,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

我的心灵的灯,是心灵的灯光,与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小论文:托物言志与文学创作。

从托物、托事、托人三个角度发表对文学创作的感想。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
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相同之处:都有着豪迈的风格。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他们豪放词抒发的共同情感。

不同之处:豪放程度不同,作词观不同。

原因:不同时代、经历、思想和性格的影响。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他也经受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是个非常达观的文人,几度位重,又几度遭贬,但是洒脱乐观的个性依然一样,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辛弃疾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他最大的愿望是为朝廷收复失地,因而词中包含他恢复中原的壮志。

但他生不逢时,南宋王朝偏安东南,懦弱求和,并未对他委以重任,这就使他的词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沉郁,有壮志难酬之感。

张孝祥在苏、辛之间起到过渡性作用。

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小论文:思维拓展与作品鉴赏。

从作品风格、作者背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谈作品鉴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