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康复评定
三、内容
1、单项评定:感觉、步态、运动。
2、个体评定: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巴士指数计分法)。
3、全面评定:PULSESADL功能评定量表和 LRES长期评定系统等。(生活满意度、功 能独立性、生活质量等)
四、评定的过程 康复程序 1、评价 2、设定预期目标 3、制定治疗程序表 4、治疗的实施 5、再评价 6、决定康复后去向 上述程序是进行有效康复的唯一方法。
下一步即根据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制定达到预期目标的 治疗程序表。例如先以某种器械增加其关节的活动度,继 之以某种方法增强其肌力,最后以某种作业治疗锻炼其持 久力等。这就是治疗程序表的制定。
再下一步即按此程序表,由各专业治疗士进行特殊治疗, 即治疗的实施。
为确认是否有预期的疗效,要定期反复进行评价,这就是 再评价。实际上虽按程序表进行各种治疗,也不一定都能 取得预期的疗效。其原因可能是最初的评价及预期目标的 设定有误,但有时可因并发症等患者方面的原因而未能取 得预期的疗效。
1、握力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 (Kg)X100
握力指数正常值:大于50
2、背肌力测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 重(kg)X100
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50-200,女性为 100-150
3、四肢各组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下借助 于牵引绳和滑轮装置牵拉固定的测力器, 通过与肌力方向相反的重量来评定四肢各 组肌群的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量和功率输出、肌肉爆发力和耐力 等多种数据;可同时完成一组拮抗肌的测 试,还可以分别测定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及等长收缩等数据;测试参数全面、精确、 客观。
缺点:测试仪器价格昂贵
(四)等张肌力检查 运动负荷用沙袋、哑铃等 (五)腹背肌耐力试验:仰卧起坐
(六)肌力测试的禁忌症
通过反复的再评价及修正程序表来进行治疗,患者可逐渐 好转而达到症状固定,不再改善的状态。此时应决定患者 回归家庭或进行职业康复或转入需要护理的休养所而出院。 这就是决定去向。
五、康复评定小组的组成 六、康复评定的方法 1、面谈 2、观察 3、检查测定
第一节 肌力评定
一、肌力评定: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 肉或肌群的力量,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力测定对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病损, 尤其对周围神经病损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 肌力测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各种原因引起 的肌肉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评定康复 治疗的疗效。
康复评定
一、概述
一、定义:所谓康复评定,即对残疾人的 功能状态进行评定。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康复医疗过程中要 进行多次评定(初期评定、中期评定和末 期评定)、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且往往 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
二、目的: 1、确定患者的问题所在(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心理障
首先要掌握患者的全身状态及心理状态,其次要以各种方 法判明患者残疾的程度,即残存的恢复能力,并判明妨碍 恢复的因素,计算两者之差即可正确判明其恢复的潜力。 这就是评价的内容。(问诊、康复检查)
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医务人员的经验,对此种程度 的残疾,能恢复到何种程度来推定具体患者治愈限度,此 即预期目标的设定。
不能进行3级以下的肌力测试及手部肌肉的 测试;严重疼痛、关节活动极度受限、严 重的关节积液或滑膜炎、软组织损伤愈合 初期、骨关节不稳定、关节急性扭伤等为 绝对禁忌症;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心血 管疾病为相对禁忌症。
注意事项
1、姿势正确,防止替代。 2、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时、运动后或饱餐
后不宜进行。 3、测试时应左右比较,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
(三)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需等速测试仪,目前市场上已有 Cybex、Biodex等型号供选择。
等速肌力测试的原理:
等速肌力测试是为等速运动训练和测定设计的。 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如确定的速度(角 速度)为60°/s,运动时受试者用力越大,仪器提 供的阻力也越大。
碍) 2、对患者身体功能及残存能力进行量化(如一个肢体功
能障碍患者,我们要确定他现在肢体瘫痪的程度,用哪个 量表来评估) 3、分析患者障碍程度与正常标准的差别 4、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拟定治疗目标(偏瘫早期 病人,我们可以拟定病人在2周内在床上从卧位到坐位。) 5、确定康复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6、比较治疗方案的优劣 7、进行预后的评估(好、差)
级别 0 1
2
3 4 5
名称
零
微缩 差 可
良好 正常
标准
相当正常肌力的%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 缩
0
有轻微收缩,但不 能引起关节运动
10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
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
范围运动,但不能
50
抗阻力
能抗重力、抗一定 阻力运动
75
能抗重力、抗充分 阻力运动
100
(二)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在肌力较强(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做 较准确的定量评定,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 测试。常用的方法有握力测试、捏力测试、 背拉力测试、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一)手法肌力检查(徒手肌力MMT)
不需特殊的检查器具,所以不受检查场所 的限制;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 价基准,能够表示出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 量,比用测力计等方法测得的肌力绝对值 更具有实用价值。但是,MMT只能表明肌 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定量 分级标准较粗略;较难以排出测试者主观 评价的误差。
鉴别时,更应做健侧的对比观察。 4、对肌力达4级以上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
并保持与运动相反的方向。 5、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做
MMT。(MMT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损,他是一个 肌肉的量变过程,而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是运动模 式的改变,不仅包括肌肉力量的改变还包括运动 模式的改变)
第二节 关节活动度评定
概念: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 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 1、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肘关节骨折后) 2、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肘关节屈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