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价值、价值观的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水平目标: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学会使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来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点: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辅助环节:引入新课,板书标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3分钟左右)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追索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但如此,它还要寻觅人生的真谛。
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对此做出的回答就不同。
接下来让我进入到今天的新课学习,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价值、寻觅人生的真谛。
新课讲授:一、价值与价值观(板书)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什么是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两者有何关系;何为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以及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什么是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等这都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96—98页的内容,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导学案中所设置问题的答案。
第一阶段:出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生展示(约15分钟左右)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第96页探究活动的材料,并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什么关系?学生1成果展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学生2成果展示:哲学上的价值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学生3成果展示: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什么是物的价值?什么是人的价值?两者有何区别?学生4成果展示:所谓物的价值就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例如:粮食、蔬菜、水果等事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服、汽车、房子等能够满足人们穿着、出行和居住的属性;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等这些都体现为物的价值。
学生5成果展示: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学生6成果展示: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物不能创造价值,但人能够创造价值。
学生7成果展示: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主要区别在于:物仅仅满足人的需要,而没有自身的需要;而人的价值不但要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身的需要。
探究活动二:①请评选出你心目中的“感动班级五大人物”,或者说说你最尊敬或崇拜谁?理由是什么。
学生8:感动班级的五大人物分别是:班主任、班长、劳动委员、学习委员以及同桌。
理由:班主任对班上的每位同学的情况都很了解,关心每位同学的成长,每天总是很早就来到学校督促我们早读,总是很晚才回家休息;班长替老师和同学分忧,做事情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起先锋带头作用;劳动委员的工作最为辛苦,被人还没到,她总是第一个先到,别人都去吃晚饭了她却还留在教室里检查、督促同学们的清洁卫生打扫情况,有时候还协助生病和请假的同学打扫卫生,可谓是尽心尽责,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的清洁卫生打扫周周都加分,教室干净又整洁;学习委员每天都按时督促大家写作业、交作业,时常监督和制止上课睡觉、看手机、吃零食、互相抄袭作业等不良现象,还主动给同学们回答疑难问题并交给同学们好的学习方法,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班上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班级学习兴趣浓厚,给班上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桌是离我最近的人,也是对我协助最大的人。
我们不但在学习上不帮互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相互倾诉和交流,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愁、压力和孤独,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搭档。
学生9: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而每天起早贪黑,就为了给我和弟弟挣学费好让我们上大学将来有出息。
不但如此,还关心我们的冷暖、担心我们回家路上的安全,下雨了怕雨水我们淋湿了衣服还专门送雨伞到学校,回家总是能吃到热腾腾的的饭菜,衣服总是洗的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他们总是在为我们默默地付出,而且是任劳任怨,从不求回报;学生10:我最最崇拜的人是我的偶像姚明。
因为我很喜欢篮球,我也想象他那样打进NBA,为国人争光;学生11:我最欣赏的人是雷锋。
因为他总是为别人想得多,而为自己想得少,他总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和学习,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向雷锋这样乐于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②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为什么?学生1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学生13: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学生14: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学生15:我们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从社会索取到了什么,这是因为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满足,个人也就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对自我的满足。
学生16: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97—98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与社会意识、社会存有是什么关系?学生17: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理解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学生18: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由社会存有决定的,随着社会存有的变化而变化,对社会存有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③价值观有何作用?其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19: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学生20: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一、价值观对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活动;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阶段:引导启发,互动探究;教师点拨,归纳总结(约20分钟)(一)人的价值1、价值的涵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理解哲学价值含义注意的事项:(1)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例如:食物、房子、衣服等物质产品具有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属性,而电影、书籍、音乐等精神产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2)价值是一种关系,是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
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3)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具体领域的价值能够简单地概括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营养价值、社会价值等等,而哲学世界观的价值是在各种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
2、人的价值(人生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人的价值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注意:A、贡献和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人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所以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一位的。
B、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人的自我价值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所以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础;当社会满足了人的各种需要时,又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其社会价值就越大。
所以得出结论: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这也是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相区别的地方。
如图所示:物的价值:事物的属性满足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属性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3)人的价值的评价:满足“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他的贡献。
(因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即社会价值决定着自我价值)注意:A、人的贡献能够是多方面的,能够是对某个人、某个家庭、某个集团来说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而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从而要求我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B、贡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方面的贡献。
也能够具体表现为在某个具体领域,例如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生活领域、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贡献(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理解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也即人们对事物或行为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和根本的观点就是价值观。
提示:(1)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
幸福观、义利观、生死观、家庭观、恋爱观等等都属于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2)现阶段,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等。
(3)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有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有的变化而变化;(4)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观存有着差异性;(5)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人人都有价值观,但不一定每个都是准确的。
因为价值观在性质上有准确和错误之分,所以其作用具有双重性。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以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实行考查尤其是主观题)(1)价值观对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例:1:某某名牌高校大学生为救一名因失恋而跳江自杀者的轻生者而奋不顾身跳入波涛汹涌的江水之中,最终挽救了他人的生命却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针对这个事件,有网友发微博称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当代的活雷锋;有网友称他的这种勇敢行为和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但也有很多网友回帖说道:他的这种牺牲是不值得的,那位跳水自杀的人不值得他救,更不值得他以失去生命的代价来换,这是毫无价值的;更有一些网友声称:这位仁兄是傻子,叫做多管闲事,最终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太蠢了。
由此能够看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评价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