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合同管理篇

房地产合同管理篇

汇总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法律基础知识

一、备忘录、会议纪要、意向书、框架协议等纲要性文件不属于合同,但这些文件如果具有了合同所需的主要内容、有具体的权利义务约定也应当属于合同。

二、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

区分标准:以合同条款是否由当事人共同协商确定为标准。

对格式合同提供方的限制——为保护相对人的利益,合同法对格式合同中预先拟定合同条款一方的权利作了较大的限制。

《合同法》第39条应当遵循公平原则,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合同法》第41条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合同法》第40条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三、违约金、定金、损害赔偿金的适用——

定金与违约金、定金与损害赔偿金:定金与违约金不能并用,守约方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方式(例外)

定金与损害赔偿金可以并用,相互补充,但两者并用的结果

不得超过合同金额总额(不能获得额外利益)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有违约金条款的,优先适用违约金条款:A、违约金<损失,可要求增加;B、违约金>损失(过分高于损失),可要求予以适当减少;C、违约金>损失(不过分高于损失),适用违约金

三者并存时:1)主张违约金,放弃定金罚则;2)主张定金,放弃违约金,然后主张损失赔偿,两者并用;3)比较两种方案金额的大小,选择适用有利方案。

四、解决争议的方法——协商/调解;仲裁:一裁终局仲裁费用远高于诉讼费用慎重诉讼:选择: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当事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应选择对我司有利的法院管辖,以公司办公所在地法院为首选

—仲裁

特点

1、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2、专业性

仲裁员一般由有各类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组成,更有利于对合同争议作出合理的裁决。

3、保密性

仲裁对案件的审理过程不公开,有利于维护争议双方的商业信誉。

仲裁有利于合同纠纷的快速、有效解决,节省时间和费用。

5、执行的强制性

争议双方应严格履行裁决书规定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要求法院强制执行。

—诉讼

合同双方当事人如果未约定仲裁协议,则只能以诉讼作为解决争议的最终方式。合同当事人只能选择仲裁和诉讼中的一种,而不能同时选择。

五、抗辩权——

一、抗辩权制度

(一)概念

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抗辩权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行使这种权利而使对方的请求权消灭,或使其效力延期发生。

(二)抗辩权的类型

1、同时履行抗辩权

指在同时履行的情况下,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未提出履行之前,所拥有的拒绝履行合同规定的己方义务的权利。

2、后履行抗辩权

指在异时履行的情况下,双务合同中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后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所拥有的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己方债务或者不履行相应部分债务的权利。

3、不安抗辩权

指在异时履行的情况下,双务合同中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向对方先为履行债务之前或在履行过程中,如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明显减少或者履行债务的能力明显减弱,有可能难以履行合同规定的债务时,拒绝履行己方债务的权利。

后履行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履行债务的现实危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形: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的其他情形。

六、合同履行的概念与原则

一、合同履行的概念

按照合同的约定,当事人双方各自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

合同的履行是债务人完成合同债务的行为,没有债务人完成合同债务的行为,就不会有债权人达到成立合同目的的结果。

二、合同履行的原则

合同履行的原则是当事人在履行合同债务时所应遵循的基

本准则,包括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经济合理原则、情势变更原则等。

1、全面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在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全面地完成合同义务。全面履行原则具体包含三层涵义:

其一,当事人必须正确地履行合同约定的内容。

其二,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内容。

其三,当事人一般应当亲自履行合同。

2、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又称为帝王原则,是订立合同与履行合同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合同履行中贯彻诚实信用原则,具有下列两层涵义:一是在合同双方不仅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而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协助其履行债务;二是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附随义务。

3、经济合理原则

在不违反合同的约定并且符合合同性质的要求下,债务人可以选择自身最具经济效益的合同履行方式和履行时间;为使合同的履行行为更为经济合理,允许当事人根据情况变更合同的履行地点和履行主体,但当事人变更合同的履行主体时,不得因此给对方造成损失或者增加对方的履行负担;当事人一方因另一方违反合同受到损失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4、情势变更原则

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势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因此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

合同依法成立之时,有其信赖的客观环境,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应与这种客观环境相适应。权利义务的对等是就该环境而言的。在合同成立之后,该客观环境发生改变或不复存在,原来约定的权利义务与新形成的客观环境既不适应,也不再公平合理。只有将合同加以改变乃至解除,才符合适应性原理,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实现实质的公平。

七、合同中约定不明条款的履行

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难免遗漏某些条款,或者条款的用语不够规范,致使双方在理解上产生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1、当事人首先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补充协议;

2、不能达成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国际惯例确定;

3、执行合同法第62条的具体规定: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