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程论文布置
总体要求:
1.以小论文方式完成;
2.为让同学认真准备,有足够时间完成,第10周即5月6号统一提交论文;
3.须交手写稿,不交电子稿。
请学委按班级学号顺序统一整理后提交给教师;
4.教师阅读后会就作业进行课堂讲解;
5.期中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请同学认真完成,如果对本次安排有意见或建议,
请及时提出,以便进行修改与改进。
评论**的小说《***》
说明与具体要求:
1.具体题目自行拟定。
论文不必过于忧虑写得好坏,重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了解、学习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与要求,为将来从事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2.要探讨的论题主题不宜太大,要考虑可行性,尽量选一个角度深入研究。
尤其注意
言之有据、充实而不发空论。
不要写成读后感、作品欣赏或导读。
3.论文篇幅不少于2500字。
4.论文可以借鉴他人,但不能抄袭,用自己的语言和构思。
5.论文格式请参照我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材料中上传的学术论文,或者自行查找学习
知网上或图书馆、资料室专业杂志的论文。
论文大体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主体、注释、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6.注意区别注释与参考文献。
注释是指在文章中,具体引用了他人的观点、材料处的
注解。
注释体例分文内注(在某处加括号的形式注明)、文末注、页脚注。
本科生论文一般
以后两种为多,可以任选一种。
参考文献一般指整篇文章曾经借鉴而不能或不必具体指出某
处的著作或文章。
一般放在整篇论文后面。
7.以下附注释方式。
大体可以作两种选择(以下以注释例说明),请根据自己的习惯选
择与学习。
注释方式一:
著作:
作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这些要素的位置可以变动,但要求齐全并全文统一)
③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
译作:
国别、作者、著作名、译者、出版者及出版年、页码
③ [德]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100页。
刊于期刊的论文(译文参照译作格式在译文题目后加译者):
①傅修延:《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创作评谭》2004年第2
期。
载于书籍的论文(译文参照译作格式在译文题目后加译者):
①傅修延:《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载傅修延《文学叙述论》,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页。
注:论文标明出自某人所著某书时,该书作者后一般不用冒号,即如上例所示后一处“傅修延”后不用冒号。
间接观点引述格式为:
①参见汪晖《汪晖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作者汪晖后
不用冒号)。
引用学位论文格式:
屈伯文:《书籍即“媒介”——论当代西方“书籍史”研究的一种新观念》,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刊于报纸的论文:
王彬彬:《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伪发掘”》,《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22日。
注释方式二:
著作:
作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③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100.
译作:
国别、作者、著作名、译者、出版者及出版年、页码
③ [德]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M].吴国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00.
刊于期刊的论文(译文参照译作格式在译文题目后加译者):
①傅修延.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J].创作评谭.2004(2):10.
载于书籍的论文(译文参照译作格式在译文题目后加译者):
①傅修延.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M].//傅修延.文学叙述论.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20.
引用学位论文格式:
屈伯文. 书籍即“媒介”——论当代西方“书籍史”研究的一种新观念[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刊于报纸的论文:
王彬彬.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伪发掘”[N].中华读书报,2008-10-22.
以下是不同文献的不同代码,供参考学习
建议同学找本专业著作或杂志,进行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