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自学交流探究训练自主学习模式

浅析自学交流探究训练自主学习模式

浅析“自学、交流、探究、训练”自主学习模式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陈功成王效国
“自学、交流、探究、训练”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教学模式,是我校在新课改中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推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全过程充分自学、交流、探究为主要形式,以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助形式的教学模式,是完全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感知特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感知具有明显的有意性、目的性。

他们已从低年级笼统不精确的感知事物的整体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特别是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他们的知觉已从以直观为主向以抽象为主过渡,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

(二)注意力特点:中高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增强,有意注意占主体,不仅能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吸引,更能进行有目的的抽象观察分析。

(三)记忆特点: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记忆已从以低年级的无意记忆、具体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过渡到了以有意记忆,抽象记忆和意义记忆为主,他们的记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四)想象、思维特点:中高级学生的想象已从片面、模糊逐渐过渡到完整、清晰。

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小,创造想象发展起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理
解概念中抽象本质特点的能力不断增强。

(五)情感、意志特点: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

他们的求知欲、独立意识、集体荣誉感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兴趣广泛,渴求与同学交流,这些为他们展示个性、合作共事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方式要从低年级的以教师的讲、问、启、评和学生的听、思、议、答为主升华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二、自学、交流、探究、训练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用情境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目标表述新颖准确,出示方式可口述,可书面,灵活多样。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以书面或板面形式(口述亦可)出示学习提纲,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提纲用问题的形式表述,所列问题要围绕本课的核心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体验等目标精心设计;问题要具有思维价值;问法力求新颖巧妙;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简明扼要的指导自学方法。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表扬速度快、效果好、创造性学习的学生,给学困生和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以指导,同时也可询问、解难等,收集学生存在的个性或共性问题,为点拨和精讲做准备。

自学中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研究解决或组内质疑。

自学时教师讲话不能过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交流展示,讨论探究
学生充分自学后,交流展示,讨论探究。

(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交流时学习小组长主持,人人发言,特别是要让中下游的学生先发言,对有难度的题目,可以组内商量解决。

(2)班上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时,教师把学习提纲或学案上的问题分到几个小组展示,某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补充、纠正、评价。

(3)探究。

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教师认为又重要又难学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探究,结果在班上展示,如小组意见分歧,可以组织辩论。

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出答案。

小组展示的方式可讲解、表演、唱歌、朗诵、板演、辩论、竞赛等形式多样,某小组展示时,小组成员轮流充当中心发言人,也可以几个人一块展示。

师生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四)训练达标,总结收获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题目进行练习(提倡板演),先组内交流答案,然后在班上宣读或板书答案,及时反馈矫正。

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谈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收获,也可说出不足。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作业:分必做题和选题两部分,注意精选题目,提倡布置扩展延伸性作业。

(2)预习下节教材。

三、“自学、交流、探究、训练”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自主学习模式实现了三个“还给”和三个“解放”。

自主学习模式完全根据小学中高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的,它通
过目标明确、形式灵活、趣味性与灵活性交融的“导一学一交(讨论、展示)一练一延”五个教学模块,改变了传统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了把“学习主动权、学习时间和课堂”的“三个还给”和解放学生“脑、口、手”的“三个解放”,使他们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是自主高效。

这一模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开发了智力,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习兴趣,建立了学习信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提升了学习品质,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使他们会学、乐学、善学。

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生会学习、会合作、会创新的素质教育要求。

四、应用“自学、交流、探究、训练”自主学习模式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为自主高效学习提供理念保障。

转变教与学的关系是建立自主高效课堂的关键。

自主学习是针对学生被动学习而言的,它强调课堂教学的“三个还给”和“三个解放”。

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成为配角。

学生只有树立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主动的参与、积极的合作,认真的反思;教师只要有了自己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观念,才能使课堂放得开,收得拢,灵活自如,创造出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高效教学形式,让学习充满乐趣和成功。

(二)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为自主自主高效学习提供组织保障。

自主学习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小组学习,强调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作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在相互质疑,相互启发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升学习品质等。

所以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是成功运用这一模式的重要组织保障。

为此,老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组织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力求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这样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分组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以后再适时调整,扩大合作面。

(三)重视过程,加强学法指导,为自主高效学习提供能力保障。

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还不能完全适应自主学习的需要,特别是在三、四年级更是如此。

所以老师要在“明确任务,学生自学”前,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时巡视辅导,在“交流展示、讨论探究”的环节中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在点拨时机上做到:点在学生不知新知时、点在学生语言表达卡壳时、点在学生思维受阻,产生偏差时、点在学生认知失误时。

在点拨方法上灵活选择:导向点拨、生活实例点拨、联想点拨、比喻点拨、设“陷”点拨、类比点拨、直观点拨、归纳点拨,使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学习困境逐渐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佳境,收到“一石冲开水中天”的奇特效果。

(四)紧扣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模式,为自主高效学习提供实效性保
障。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顺序,明确了具体的学习步骤,即:明确目标一出示学习提纲,一学生充分自学一小组充分交流一班上充分展示一讨论探究疑难问题一教师指导一训练达标总结收获,而且前一个步骤是下一步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要组织严密,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学习提纲或导学案要重点突出,课堂结构要紧凑,才能达到自学充分、交流真实,展示精彩,讨论深入,训练扎实、环节灵活的模式与实效的有机统一。

当然,老师在熟练运用自主学习模式之后,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变通该模式,只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思想,综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能打造出异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