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初中物理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新港中学 无健龙摘要摘要::本文从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确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式训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及时评价为保证,自主自结能力发展为主旨,以学科能力相互迁移为方向”的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采用“学—讲—练”教学策略,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特点,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构建模式、引导探究式教学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因此,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反思传统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
究其原因,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总要在教师的周密的主导安排下,亦步亦趋地按程序进行。
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相反,却处于一种被人指派、“辛苦劳作”的被动地位。
这样的主体活动怎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发展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学习动机水平和特点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学生。
三、“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探索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所谓“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本质要求。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
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
过去人们习惯于“讲—学—练”的教学思路,而自主学习则要大力强化“学—讲—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教学思路,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以问题情景、自由讨论和课堂操作作为教学的主线,要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2、“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关于如何让学生科学地学习,前人提出不少优秀的理论,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学又是一门精密的理论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性和严格的数学量化性;物理更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
笔者认为学习物理过程不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也不宜仅出示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去“掌握”,它应当是一项丰富立体的主体活动,应把上述几种学习理论融合起来。
一切学生主动地学习、探求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都是有益的“自主学习”活动。
笔者在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以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以课外自主学习实践为有力的补充,相辅相成,具体讲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1)加强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
物理教学既有物理现象观察与实验的直观教学,又有高度抽象思维活动的理性教学。
针对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学习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发现,教师要在设计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
笔者常采用下列几种教学方式:①引导探究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
如: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等。
其基本过程为:创设情境假设猜实验方案归纳②问题讨论式。
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
如: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应用、密度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等。
其基本过程为:组织讨归纳小联系、引导、扩展③自学指导式。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
通过“主体”与“主导”、“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
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
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原子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导体和绝缘体等。
其基本过程为:学生自学独质疑交互讨归纳运用提高④网络整理式。
按单元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用图、表等主要方式揭示物理现象或本质特征,突出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
其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梳理能力和辨析能力,优化其认知结构,获得系统提高,发展其创造力。
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几乎每一单元知识均可作这样的整理,而且形成知识结构呈多样化,各有特点。
其基本过程为:典型梳理⑤分层教学式。
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总是参差不齐的,如能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极为有利。
如:对智能水平不同、学业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达成目标;课堂提问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难度的问题,也可同时呈现(用投影等)多个问题由学生选择回答;布置的作业具有“弹性”,由学生选择而做;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申请免做,自己安排学习内容,以利拔尖成长等。
(2)加强课外自主学习与实践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与之有机地联系起来,可很好地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在课外活动方面做了以下尝试:①物理小制作;安排在初三年级寒假和初二暑假,其原因是学生已学的物理知识较为丰富,学习有了一定能力和知识宽度,易于进行物理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动手小制作、小发明,形式多样,能发挥学生想象力,本活动要求即可改装课本实验器材,也可以补充与课有关课外实验,还可以把课本实验成本低值化,总之,需要附有实验器具改造或制作使用说明书或原理图,2004年在新港中学任教的九年一班在暑假中制作了诸如“惯性”,“电磁铁”、“大气压强”等几十件小制作,此次活动学生十分踊跃,并在班级举办了展览,并评选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在年级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活动效果很好。
②物理课外摄影:一般安排在初二寒假中进行1-3次物理摄影讲座及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以光学为主。
初二第二学期暑假可以再安排1至2次活动,不要过多,活动形式一般以三人为一小组,本活动的培养目标是强化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学会如何交流,学会如何消费,进一步深化和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我们开展的物理摄影内容包括光、电、力、热、机械等现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③开展物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其知识内容包括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外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
我们以初中物理课本为知识基础,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史的讲授,以日常生活中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开展类似科学研究的专题研究活动。
如“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城市的噪音污染成因和防治方法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水的深度关系”,“运动中的力学问题研究”以及以“生活用电”为主题,开展了“家庭电路”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该活动学生参与性强,学习兴趣高,给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总之,在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变学生的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发展动因。
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学习中的每个步骤,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任何高明的教师的教都不可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代替学生的思考。
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授予和学生的接受,而在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像哥本哈根式的“不教之教”。
几年来,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庞维国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6)2、《自我调控学习与主体性教育》刘贺,李静主编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3、《物理实验论》 阎金铎主编 陶洪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4、《物理思维论》 阎金铎主编 田世昆 胡卫平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