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活动“四要素”4广义文学5狭义文学6折中义文学7话语8话语蕴籍9文学10一般意识形态性质11审美意识形态性质12审美13精神生产14物质生产15文学创作材料16艺术发现17创作动机18艺术构思19直觉20灵感21综合22突出23简化24变形25陌生化26即兴27推敲28艺术真实-- 29艺术概括30情感把握31形式创造32现实型文学33理想型文学34象征型文学35诗36小说37剧本38散文39报告文学40本文41典型42特征化43意境44意象45叙事学46文学的叙事47情节48表层结构49深层结构50行动逻辑51行动元与角色52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53 叙述时长54叙述频率55视角56叙述动作57叙述者的声音58抒情59抒情话语60抒情作品61抒情性作品的构成62文学风格63创作个性64文学消费65期待视野66文体期待67形象期待68意蕴期待69接受动机70接受心境71隐含的读者72填空73还原与异变74共鸣75净化76领悟77延留78文学批评79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80美学观点81历史观点82文学批评的标准8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简答题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13什么是话语?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53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54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5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56什么是期待视野,其有哪些层次?57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58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59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60文学接受GC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61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6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6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64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六论述题1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2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我们解决的办法是什么?3试论述文学的双重性质?4试举例说明文学发展的复杂性及原因。
5试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总的理解。
6试论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的特征。
7试论文学作品的类型。
8举例说明文学话语的特性。
9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
10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11举例说明文学审美意象的特征。
12举例说明叙事的层面。
13 举例说明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14试论抒情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15举例说明文学风格的特征。
16试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的关系。
17试论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
18试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19试论文学接受的过程。
20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
名词解释1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也有人对文艺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认为除文学外,研究对象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工艺美术等。
一般认为文艺学有3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即指文学理论。
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
2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6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如历史文学、记实文学和某些风格化的政论文。
7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8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这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而一般意识形态又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10意识形态(ideology)原来是由“观念”和“学说”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本意就是观念学、观念的体系。
观念既是现实的反映,又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它必然同时具有认识和实践双重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谈到意识形态时把它归结为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认为它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这样那样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因而在阶级社会里,它必然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12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13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都是精神活动。
14指人类为了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15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16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7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文学理论教程》习题集一、解释术语:1、文艺学;2、狭义文学;3、文学话语;4、惯例的文学观念;5、话语蕴藉;6、文学;7、精神生产;8、文学创造;9、文学创造的客体;10、文学创造的主体;11、文学创造材料;12、艺术发现;13、创作动机;14、艺术构思;15、形象思维;16、灵感;17、知觉;18、综合过程;19、突出与简化;20、变形;21、陌生化;22、即兴与推敲;23、艺术真实;24、艺术概括;25、情感把握;26、形式创造;27、艺术形式;28、"有意味的形式";29、文学活动;30、审美。
二、填空练习:1、文艺学的五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3、文学活动过程是一个从艺术生产到艺术价值生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象化论、艺术生产论、特殊的意识形态论、文学起源论、现实主义的创作论、文学历史发展论、文学批评论。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性质的理解体现在:"对象化"论强调的是它的创造性,"意识形态"论强调的是它的依存性,"艺术生产"论强调的是它的独创性。
6、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7、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是:理论方式、宗教方式、实践-精神方式、艺术方式。
8、文论史上的几种文学起源说有:巫术说、宗教说、游戏说、摹仿说等。
9、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10、文学话语的社会性表现在,它具有意识形态性、民族性、人民性和阶级性。
1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12、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体现为两种修辞形态:含蓄和含混。
13、文论史上对文学创造客体的解释有:"自然"说、"情感"说、"原始意象"说等;对文学创造主体的解释有:"摹仿者"说与"创造者"说、"旁观者"说与"移情者"说、"集体人"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