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1.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2.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
3.影响:人们衣、食、住、行和各种产业活动。
$教材金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已经十分先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度、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图解(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1.(2018·11月浙江选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影响图中乙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
答案社会经济地形解析乙段高铁为京福高铁的一部分,我国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该段线路穿越武夷山脉和东南丘陵,地形复杂,故制约因素为地形。
2.(2018·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太原某企业过去向美国出口普通钢材,近年来该企业研发出超薄钢材,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交货周期短,主要用于高端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并对美国出口。
该企业产品升级后向美国出口钢材,推断运输方式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变化:海运变为空运。
理由:普通钢材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宜海运;超薄钢材体积、重量小,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时效性强,宜空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企业产品升级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普通钢材运量大,从中国到美国距离远,适宜海运。
产品升级后,超薄钢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运费在产品价值中占比较小;运量小,体积小,适宜空运。
交货周期短,适合空运。
从而导致运输方式由海运可能变成空运。
(2018·4月浙江选考)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
完成3~4题。
3.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水平B.舒适程度C.交通条件D.区域差距4.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答案解析第3题,由“摩托大军”转变为驾驶私家车返乡,说明民工的收入提高,购买汽车的能力提高,故选A。
第4题,春运期间,大量农民工驾驶私家车返乡,会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带来压力,D对。
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加剧了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A错误;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与生产成本有关,B错误;影响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与出行方式无关,C错误。
5.(2018·4月浙江选考)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输油量约占全球30%,80%以上的石油输往亚洲。
与管道运输相比,简述波斯湾地区海运输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海运成本低;海运较灵活;亚洲市场需求量大。
6.(2017·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重要的合作项目,瓜德尔港、产业园区、公路铁路和能源为四个建设重点。
通过该走廊建设,逐步完善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巴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说明将交通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重点的主要理由。
答案建设港口,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建设公路、铁路,有利于生产、生活资料运输;形成水陆联运通道等。
(2017·江苏高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7.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8.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答案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小汽车出行方式占比2008年前持续上升,2008年到2011年较为稳定小幅下降,自2011年后快速下降,而同期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占比快速上升,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呈现首次上升,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出行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故选D。
第8题,市民出行方式变化主要表现为小汽车出行方式占比下降,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上升,出行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服务功能和地域范围没有影响,而公共交通运输效率高,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占比的提高可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故选B。
<9.(2018·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下图示意该项目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请为下列货物的运输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1)2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
(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
(3)5 000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
(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
(5)200吨煤炭,从大同运往石家庄。
答案(1)空运;速度快。
(2)公路;机动灵活。
(3)河运;运量大,费用低。
(4)海运;运量大,费用低。
(5)铁路;速度较快;运量较大。
¥(2018·浙江宁波高三十校联考)杭临绩铁路,是杭州至武汉高速铁路的组成部分,从杭州西站引出,铁路设计时速350千米,计划2018年开建。
读图回答1~2题。
1.决定杭临绩铁路选线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政策 C.矿产 D.城市2.杭临绩高铁建成通车后,对临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成为工矿业中心B.加快城市化速度C.城市出现空心化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答案解析第1题,高速铁路属于客运专线,选线主要考虑客流量较大的城市,D对。
第2题,该高铁通车后会加大临安与外界的联系,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B对。
杭黄高铁于2018年3月全线贯通,它连接杭州与黄山,穿越浙江、安徽两省,线路把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串连起来,形成了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线路隧道比重大,其中天目山隧道长达1万多米,是浙江最长的隧道。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杭黄高铁沿线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的省区都属于东部经济带:B.杭州已经进入了逆城市化C.黄山是由地垒形成的断块山D.安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4.对于天目山隧道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坡度大,沟谷深切B.断层构造,岩石破碎C.背斜构造易渗水D.向斜构造基岩裂隙水渗出答案新金丽温铁路是指由金温铁路扩能改造而成的复线电气化铁路。
改造后的金温铁路起于金华,经丽水至温州,线路正线里程 km,比现有的金温铁路缩短60多千米。
读“金丽温路线图”,回答5~6题。
'5.影响新金丽温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起伏B.河流分布C.经济发展D.完善交通6.新金丽温铁路比原有铁路缩短了60多千米,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提高B.科学技术的进步C.环境保护的需要D.照顾沿途经济发展答案|(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杭绍台城际铁路,指途经杭州、绍兴、台州三地的专供旅客列车行驶的路网铁路。
2016年7月通过可行性研究评估,杭绍台城际铁路预计2017年底全线开工建设。
下图为“杭绍台城际铁路规划示意图”。
完成7~8题。
7.影响杭绍台城际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经济 B.政策 C.科技 D.地形8.该铁路建成运营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完善浙江高铁路网②加快沿线特色农产品外运③提升沿线城市等级④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解析第7题,途经杭州、绍兴、台州三地的专供旅客列车行驶的城际铁路位于平原地区,需要政府和技术的支持,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
故选A。
第8题,从材料提取信息“专供旅客列车”说明该铁路为客运专线,能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但不提供特色农产品运输,②错、④对。
该城际铁路的建设能完善浙江高铁路网,但对沿线城市等级的提升作用不大,①对、③错。
故选C。
考点二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形态历史差异)古代我国北方地区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形成;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近代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地区差异 北方地区 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地区聚落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1)古代水运对城镇分布的影响①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②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2)近现代铁路对城镇分布的影响铁路的修建促进一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我国一些新兴交通枢纽城市是在铁路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与城镇①作用: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②实例:京杭大运河⎩⎪⎨⎪⎧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扬州、济宁 聊城等城市发展严重淤塞后,这些城市发展明显受阻↓京沪线建成:形成由若干城市构成的经济中枢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