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模拟试卷 A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C )A、甲市气象局发布大风降温消息B、乙市体育局体育总会主办市武术大会C、丙市某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D、丁市政府决定未来5年内新建公园3个2、负外部效应是指( D )A、生产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生产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C、生产的成本大于收益D、生产的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3、下列产品或服务中,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特征的是( C )A、金融服务B、住宅C、国防服务D、石油4、社会成员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时( B )A、社会成员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B、需要社会成员付出一定的代价C、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一定的代价D、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5、农业生产部门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B )A、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B、农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供给不稳定C、农业生产一般以家庭为单位D、农产品具有季节性6、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的是( D )A、失业救济金支出B、财政补贴C、债务利息支出D、行政经费支出7、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B )A、实现全民免费的医疗服务B、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C、实现有差别的医疗服务D、实现政府提供一切医疗服务8、财政收入的实际增长是指( C )A、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B、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C、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D、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9、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是指( C )A、最终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B、代扣代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C、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D、委托代征的单位和个人10、按税收课税对象的不同,可将各税种分为哪几大类( B )A、从量税和从价税B、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C、直接税和间接税D、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11、增值税最大的特点是( D )A、税率档次少B、课征普遍C、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D、在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12、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D )A、资金来源的不同B、经济性质的不同C、支出渠道的不同D、对市场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13、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是( C )A、供求关系的变化B、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价格自由变动C、价格变动D、指令性计划14、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A )A、供应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B、供应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C、供应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D、供应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15、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A )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B、发行的利率不同C、发行的方式不同D、发行的机构不同16、国债依存度的计算公式是 ( B )A、当年国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B、当年国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C、当年国债总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D、当年国债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7、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的政策组合是( B )A、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B、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C、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18、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是( C )A、公开透明B、诚实信用C、公开竞争D、公平公正19、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不包括( E )A、国债负担率B、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C、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D、历年积累债务的总额20、我国预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B )A、编制程序B、权责关系C、级次划分D、以上都是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包括( BCD )A、经济稳定和发展B、物价水平基本稳定C、国际收支基本平衡D、劳动力充分就业E、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平衡2、基础设施包括( ABCDE )A、交通运输B、机场C、港口D、桥梁E、通信3、具有混合产品特征的社会产品通常是( BCE )A、“免费搭车”的产品B、价格管制的产品C、具有拥挤性的公共产品D、价格上不排他的私人产品E、在价格上排他的公共产品4、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范围应集中于哪些领域( ABCE )A、农业科技推广B、流动资金投资C、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D、农村教育和培训E、具有外部效应,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资。
5、税收的经济影响包括( ABCE )A、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B、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C、税收对投资的影响D、税收对不同税率的影响E、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何谓公共需要?简述公共需要的特征答:公共需要是指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其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享用并不排斥其它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
但并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以支撑各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2、简述收入分配职能中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答: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完成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再调节和再转移,以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要素的投入进行分配的准则。
强调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价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也指社会认可的收入差距范围。
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可的收入差距范围,要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和道德伦理观念。
差距过大,差距过小或平均主义都是对社会公平的背离。
3.何谓增值税?简述增值税的类型答:增值税是指对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
增值额是指企业生产商品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增值税的类型有三种:(1)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2)收入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只准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3)消费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准许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
区分不同增值税类型的标准是:各国政府规定的法定增值额不同,即在处理购进固定资产价款时的抵扣方法不同。
4.简述我国财政政策的一般政策目标答: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第 3 页共 6 页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的一般政策目标主要有:1.经济的适度增长。
当前要落实“五个统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它包括保持平稳较快地增长;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等。
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空间,以避免发生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
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对缓解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以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内容是“三条保障线”制度,实行上岗培训、技术培训和再就业的税收政策等。
4.收入的合理分配。
在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的同时要防止过分贫富悬殊;必须重视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可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提高人们社会生活质量,仅靠市场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政府部门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物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不同性质支出的经济意义答: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及其机构在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和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其特点是:财政一手付出资金,另一手购得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政府在购买时,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市场上进行等价交换的活动,这是政府及其机构“自己花费”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特定的方式,将财政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地向非政府主体的转移支付。
其特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不存在等价交换,是政府“给他人花费”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支出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1)发挥的作用不同购买性支出的作用是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起到导向作用;,对企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对企业或个人的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
这类支出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的作用是政府将本身的资金转移给受领者,是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受领者是否用于购买活动,完全脱离政府的控制。
这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遵循的原则不同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购买性支出体现出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刚性的。
4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会一以贯之的原则可遵循,而且财政支出所能带来的效益也很难换算。
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大小及其结构变化,很大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
转移性支出体现出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柔性的。
(3)取得的效益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在与政府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其获得的收益大小,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机制下形成的价格高低或生产成本的高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呈“刚性”。
微观经济主体在与政府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因五交换发生,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身的能力或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与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呈“柔性”。
4、执行的职能不同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而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政府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转移性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较高,政府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而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性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
2. 何谓国债?论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
通常我们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
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