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析仪操作基础
耗 驻波比 传输系数 增益/ 增益/插入损耗 群延时 史密斯圆图
反射系数Γ 反射系数Γ
反射系数是反射信号功率与入射 信号功率之比。
Γ
V reflected = = V incident
ρ
Φ
ZL − ZO = ZL + ZO
当ZL=Z0时, ρ=0; ρ=0; 当ZL≠ Z0时,0<ρ≤1 ρ≤1 ZL为负载阻抗,Z0为传输线特性阻抗
Transmitted
1
a1 = 0 a1 = 0
S
21
=
= a Incident
1
a2 = 0 S
12
=
= a Incident
b2
2
a1 = 0
Z0
Load
DUT
S 22
Reflected Incident
Reverse
a2
b1
Transmitted
S 12
Z0为系统特性阻抗,设置:CAL
more CAL
功率传输条件(续)
我们希望传输线无损耗传输信号功率,传输线上只有入射 电压,无反射电压,而实际上反射总是存在的。因此关心 功率最大传输问题
RS
RL
对于复数阻抗,只有当 负载阻抗与源阻抗 呈现复数共轭时(ZL = ZS*)才产生最大功率
传输
1.2
Rs
+jX -jX RL
Load Power (normalized)
Γ=
Z L = Zo 0
Constant R
Z L = 0 (short) ±18 O Γ = 1 180
ZL = Γ =1
(open) 0O
Smith chart
分析
二、网络分析仪测试技术 及应用
网络分析仪简介
网络分析: 是通过测量网络输入端和输出端对频率扫描和 功率扫描测试信号的幅度与相位的影响,来精确表征 线性系统特性的一种方法。 网络分析仪: 网络分析仪能精确地测量入射波、反射波、传输 波中的幅度和相位信息,通过比值测量法定量描述被 测器件的反射和传输特性。 比值测量法可以使我们在进行反射和传输测量时 不会受到绝对功率和源功率随频率变化产生的影响。
tg
群延时
∆ω
to
φ ∆φ
Group Delay (tg) =
−d φ dω dφ df
平均延时
Frequency
=
−1 360 o
*
群延时波动表示失真 平均延时代表信号通过被测器件的平均传输时间
φ ω φ
in radians in radians/sec in degrees
f in Hertz (ω = 2 π f)
1+ρ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全反射
(ZL = open, short)
0
ρ
RL VSWR
1 0 dB
∞ dB
1
∞
传输线三种状态
1. 匹配工作状态(行波工作状态) 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即ZL=Z0时, 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即Z Γ=0, Γ=0,RL
→∞ ,SWR=1。传输线就处于匹配工作状态。 SWR=1。传输线就处于匹配工作状态。
特征: 沿线只有入射的行波而没有反射波;入射的能量全为负载 所吸收,故传输效率最高; 沿线上任意点的输入阻抗等于线 的特性阻抗而与离负载距离无关; 沿线电压和电流的振幅值不变;
传输线三种状态
2.纯驻波状态 2.纯驻波状态 短路:负载阻抗Z =0时,Γ=短路:负载阻抗ZL=0时,Γ=-1, RL=0, RL=0, SWR →∞ 。 开路:负载阻抗Z =∞, Γ=1, 开路:负载阻抗ZL=∞, Γ=1, RL=0 ,SWR →∞ 3.行驻波状态:当Z 3.行驻波状态:当ZL≠Z0时,Γ<1,传输线上为 时,Γ 1,传输线上为 “部分 行波”状态,“部分反射”状态,此时负 行波”状态,“部分反射” 载失配,导致传输线上出现部分驻波
1 0.8 0.6 0.4 0.2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RL / RS
当传输线的终端负载等于其特性阻抗时,传输的功率最大;当负载阻抗与特
性阻抗不相等时,则未被负载吸收的那部分信号将被反射回信号源.
当传输线终端为Z 当传输线终端为Z0时
Zs = Zo
Zo =传输线特性阻抗
校准
•
单端口校准:单端口校准能测量并消除反 射测量中的三项系统误差(方向性、源匹 配、频率响应):
反射特性校准(常用校准件:开路、短路、负载) 传输特性校准(常用校准件:直通连接器)
双端口校准:能消除所有主要的系统误差 源
小结
传输特性测量 S21参数或S12参数, S21参数或S12参数,如测量插损、传输时 延 反射特性测量 S11参数或S22参数,如测量驻波比、回波 S11参数或S22参数,如测量驻波比、回波 损耗 单端口校准 反射误差修正、传输误差修正 双端口校准 反射误差修正+ 反射误差修正+传输误差修正
=
- 20 log
τ
V V
增益 (dB) = 20 Log
Trans
Inc
=
20 log
τ
V
Inc
传输系数的相位部分称为插入相位
群延时 是相位失真的一个有用的度量。是信号通过被测器件的传输时间
随频率变化的量度。群时延可以由对被测器件的相位响应随时间的变 化取微分进行计算。
Frequency ω
Phase
测量需求
检查复杂RF系统各个组件特性 检查复杂RF系统各个组件特性 确保传输信号无失真 线性失真:幅度、恒定群延时 非线性失真:谐波、互调、压缩 确保良好匹配,功率最大传输 网络分析仪测试应用:
无源: 双工器、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 滤波器、隔离器、环行器、衰减器、天线、适配器、 电缆、波导、传输线等 有源:放大器、混频器、取样器等
网络分析仪操作基础
主要内容 网络分析基础知识 网络分析仪测试技术及应用 操作规范及测试注意事项 实际操作 R&S 张超
一、网络分析基础知识
光波同射频信号
入射波 传输波
反射波
光波 DUT
入射功率 反射功率 射频和微波信号 传输功率
网络分析仪能精确测量入射能量、反射 能量和传输能量
功率传输条件
高频,为什么要功率测量? 电压和电流可能随无损传输线的位置改变,但功率仍保 持常数值。在射频和微波频率,作为基本量的功率更容易测量, 更易了解,更有用。 在低频上,波长非常长,简单的导线便适于传导功率 在较高频率上,波长与高频电路中导体的长度相当或者更小, 功率传输可认为是以行波方式进行。 需要高效率的功率传送是在较高频率上使用传输线的主要原 因之一
System Z0
测试误差分析
测量系统存在误差: 系统误差: 是由测试设备和测量装置的不完善所引起 随机误差: 以随机方式随时间而变,不可通过校准 来消除。主要影响:噪声、开关重复性、连接 重复性。 漂移误差:频率漂移、温度漂移
网络分析仪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为主要误差,可通过校准消除。 存在6种类型12个误差项: 存在6种类型12个误差项: 与信号泄漏有关的方向误差和串扰误差 与反射有关的源失匹配和负载阻抗失配; 由反射和传输跟踪引起的频率响应误差
回波损耗
反射信号低于入射信号的dB数, 反射信号低于入射信号的dB数, 是用对数表示反射系数的幅度特性的 一种方法
Return loss = -20 log(ρ),
ρ
=
Γ
反射除了会使系统中各部件之间传 输的最佳功率减少之外,还会在传输线 上产生驻波(两个相反方向的行波叠加 形成)。 在传输线上,信号的最大幅度与最小幅 度之比,称为驻波比。描述负载匹配特 性
传输系数
传输电压与入射电平之比
V Incident
DUT
V Transmitted V Transmitted V Incident
传输系数
Τ
=
插入损耗与增益
•增益:传输电压的绝对值大于入射电压的绝对值 •插入损耗:传输电压的绝对值小于入射电压的绝对值
V
插入损耗 (dB) = - 20 Log
Trans
基本测量实例
以HP 8753D为例 8753D为例
连接电缆,确定校准面(与待测试面保持一致) Preset---设置频率范围(center、span)---设置源功率大小(menu-Preset---设置频率范围(center、span)---设置源功率大小(menu--power---0dBm---source on/off)---设置测量参数(测量点数、中频 power---0dBm---source on/off)---设置测量参数(测量点数、中频 带宽) Chan 1---S11(或S22)---Cal---Cal Kit---Select Cal Kit--1---S11(或S22)---Cal---Cal Kit---Select Kit--Calibration menu---S11 (或S22) 1-Port ---连接Open、Short、 menu---S11 (或 1---连接Open、Short、 Load于 Load于Port 1(或Port 2)端口---Done 1-Port Cal---出现Cor 1(或 2)端口---Done 1Cal---出现Cor Chan 2---S21(或S12)---Cal---Calibration menu---response 2---S21(或S12)---Cal---Calibration menu---response --使用直通头连接---Thru ---出现Cor --使用直通头连接---Thru ---出现Cor Display dual---dual chan on dual---dual 连接待测品 Scale---显示刻度---显示位置 Scale---显示刻度---显示位置 Marke 读数---marke search ---search Max 读数---marke ---search 输出测量结果 Copy---Print monochrome Copy---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