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手法。

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浪花淘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在三足鼎立的政治舞台上,他堪称是一个拥有文韬武略的英雄;在古代文学的长廊中,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曹操。

汝南名士许劭曾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的《三国志》中说他是“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戏曲舞台塑造的曹操又是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白脸奸臣”,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下面就让我对曹操做一简单的介绍.二.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过渡:他的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

我们曾在初中时学过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我想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那么今天就再来欣赏一篇他的佳作《短歌行》三.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兵挥师南下,饮马长江,想一举摧毁孙刘联盟。

就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饮到夜半,忽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矛吟唱了这首千古传颂的《短歌行》,尽抒了他的内心世界。

(幻灯片)四.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短歌一般节奏短促,适于抒发忧愁、苦闷的情绪,长歌一般比较热烈、奔放。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如《长歌行》《兵车行》《琵琶行》五.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把握作者情感1. 注意生字,加注拼音。

2. 听范读,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3.思考: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是哪一个?(即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

)分析:我们从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这些诗句中不难看出“忧”是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字眼。

明确:忧(过渡:那么究竟曹操在忧愁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入作者,具体研习诗歌)六.品读诗歌,具体研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1.我们来看,开头四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从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忧”的是什么?(忧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

)明确: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过渡: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

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随着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所以才有人生苦短之叹。

)2.“譬如朝露”一句用到了什么手法?明确:比喻3.那么将什么比喻做“朝露”呢?明确: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4.作者用什么解忧呢?明确:作者借酒浇愁。

5.诗人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虽然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之“叹”,不是蹉跎岁月者之“叹”,不是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

所以“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是积极追求中的苦闷。

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积极昂扬的精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请学生朗读)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里?明确: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这句话原写的是姑娘对情人的思念,作者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思念;2.为什么曹操如此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呢?明确:因为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3.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有言外之意吗?明确: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自《诗经·郑风·鹿鸣》意思是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4.作者极写是如何宴请宾客的,有什么深意吗?明确:其实作者是为了表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帐外迎接许攸,曹操的求贤若渴可见一斑。

5.虽然这一节表明了曹操的对贤才的渴慕,但也反映了他内心深深的忧虑,他在忧什么?明确:忧贤才难得。

拓展—高考链接6.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这种手法是什么?用“典”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用“典”----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思是什么?明确:“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2.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明确:言外之意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贤才。

比喻,将明月比作贤才。

3.那么贤才他得到了吗?明确:没有,于是他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此可知作者的忧仍然是贤才难得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怎么解释?5.这几句写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是实写还是虚写?与上文哪句话句意相呼应?明确:虚写: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6.求贤才不得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与想象贤才归已时欢饮畅谈的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明确: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求贤的渴慕心情,以及诗人对贤才的礼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请学生朗读)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当时自然环境描写这是曹操在长江边宴请文官武将时所看到的景象,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它寓意?明确: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刘备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文官武将时,所看到的景象;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

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2.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处境与心情,诗人有么有指责他们?明确:诗人不仅没有丝毫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3.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 有没有弦外之音?明确: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过渡:曹操不光是欢迎这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别人并且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

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虏。

面对当年的仇敌,曹操责问陈琳道,“你当初为袁绍作檄文,数骂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辱骂我的祖宗呢?”陈琳回答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左右的人都劝曹操将陈琳处死,可曹操怜陈琳之才,不但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从事。

可见曹操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慕。

)4.后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用典5.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诗人引用前人的诗句是要说明什么?明确:说明自己渴望广纳贤才,人才多多益善。

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是运用了什么典故,怎样理解?明确: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美名,他怕失掉士人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

曹操在这里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表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7.总结起来,曹操的“忧”总共有哪几个层次的内涵?明确:人生苦短,贤才难求,功业未成。

8.正所谓“诗言志,歌咏怀”。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这篇文章抒写了什么志向?明确:曹操的志向是尽可能多的招纳贤才,进而建立功业,一统天下。

因此这篇文章通过抒写对人生,对贤才的感慨表达了建立功业,一统天下的愿望,明白了诗歌中的志,还应注意两种常见的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比喻和用典(在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让我们来再次走进曹操,再现赤壁之战前夕,作者夜宴群雄,横槊赋诗的场景,把握作者情感,吟诵这首诗歌.记住此时你就是曹操,曹操就是你.)七、把握情感诵读诗歌1.学生仔细品味并诵读,教师点评全文既有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也有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情绪或低落或高昂,但是结尾处让我们体会到诗人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

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过渡:下面让我们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聆听本文朗诵,再次感受曹操那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吞吐天下的豪迈之气。

)2.听录音然后让学生再次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师并小结。

(过渡:通过聆听录音,我们再次把握了全诗的感情,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忧思,更感受到了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

这里既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曹操;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

)八、作业通过学习本文,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500字左右)提示: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板书设计:短歌行忧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