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防控措施
一、定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之列为乙类传染病。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一)传染源:患者,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合并肺炎者疹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及飞沫传播。
(三)易感者: 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三、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易感者有麻疹接触史。
发病早期有明显的卡他症状及口腔内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出疹期根据出疹的顺序、皮疹的特点等;疹退后见到皮肤上留有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等,血清学或病原学的检查更有助于诊断。
四、防控措施:
医护人员发现患者要报传染病卡。
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戴帽及口罩。
要早发现、早隔离患者,专诊区接诊患者。
可嘱患者到传染病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在家隔离治疗时应尽量少接触他人。
诊室要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有条件者可使动态空气消毒器。
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室内湿氏扫除。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易感者在接触病人2天内2
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供稿 2010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