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有答案)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答案】C【解析】根据反应条件和图中信息知,A、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氟气能把氧气置换出来,说明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5个分子,反应前后应分子数目已改变;D、丙是氟化氢,不是氧化物。

故选C。

点睛∶对于金属来说,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对于非金属单质来说,同样是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

3.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答案】D【解析】A、2+8+x+6=34,x=18,正确;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D。

4.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答案】B【解析】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5.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如图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C.硒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答案】C【解析】A、由硒元素的名称汉字偏旁“石”字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正确。

故选C。

点睛:以钠为例:6.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D.锂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答案】B【解析】【详解】A、“锂”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B、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故符合题意;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故不符合题意;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8.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D【解析】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A瓶混合较快,B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D、本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D【点评】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9.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N5+的结构可能是(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解析】【分析】【详解】A、高能微粒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属阳离子,选项A错误;B、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B错误;C、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C正确;D、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D错误。

故选C。

10.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D同族B.原子序数E<CC.A、B同周期D.C、F化学性质相似【答案】B【解析】【详解】A、A、D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子序数E大于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A、B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C、F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解析】A、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没有生成新的微粒,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B、八月丹桂飘香,是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错误;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错误。

故选B。

12.为纪念Dmitri Mendeleev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 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C.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答案】D【解析】【详解】A、N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B、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3.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故A正确。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故C错误。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如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答案】D【解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答。

解:由图可知,X、Y都是原子,且X表示的是氧原子,Y 表示镁原子。

由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化合价为-2价,Y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为+2价。

A.由图可知,X、Y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都相等,故都是原子,说法错误;B.X、是非金属元素,Y是金属元素,说法错误;C.由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说法错误;D.X 与 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YX,说法正确。

故选D。

16.下列化学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A.道尔顿 B.拉瓦锡C.侯德榜 D.门捷列夫【答案】D【解析】A、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B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测定了空气的组成.C. 侯德榜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 D.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选D17.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原子不能再分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