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试验指南
主要适应征
(三)指导康复锻炼
1. 心脏病人的康复
2. 非心脏病人的康复
主要适应征
(四)研究
1. 评价抗心绞痛药物 2.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
3. 评价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反应
主要适应征
(五)筛选
如挑选宇航员或运动员体力鉴定等
主要禁忌征
绝对禁忌证 1. 急性心肌梗死5天内 2. 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相对指征)
1.随运动负荷的增加收缩压较基线水平下降>10mmHg,不伴随 其他缺血证据 2.ST或QRS波的变化如:ST段过度压低(水平或下斜型ST段 压低>2mm)或运动诱发的明显的电轴偏移 3.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外的其他心律失常如:多形室性早 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 或心动过缓 4.疲乏、气短、耳鸣、腿痉挛 5.出现束支阻滞或不能与室速相鉴别的室内阻滞 6.进行性胸痛 7.高血压反应(收缩压>250mmHg及/或舒张压>115mmHg)
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绝对指征)
1.随运动负荷的增加收缩压较基线水平下降 >10mmHg,伴随其他缺血证据。 2.中-重度心绞痛 3.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头晕、接近 晕厥 4.灌注不良的征象:紫绀、苍白 5.出现影响监测ECG及收缩压的技术故障 6.受试者拒绝继续运动 7.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8.无病理性Q波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 1.0mm(V1及aVR导 联除外)
运动心电图确定冠心病的诊断 2. 胸痛的鉴别诊断 3. 早期检出无临床症状的冠心病 4. 确定与运动相关的心律失常 5. 确定运动引起症状的原因 6. 早期检出不稳定心绞痛
主要适应征
(二)评价
1. 评价心功能 2. 冠心病药物(如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 3. 外科及介入治疗效果,如PTCA、CABG 4. 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 5. 梗死后病人是否进一步行心导管检查的筛选 6. 评价窦房结功能
阳性标准
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2.运动中或后即刻心电图出现ST段水 平或下斜型下降≧0.1mv,或原有ST段下降 者,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mv, 并持续2分钟以上方逐渐恢复正常 3.运动中血压下降
5.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及其他形式的流出道梗阻
6. 导致不能充分运动的身心障碍 7.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常用的运动试验方式
踏车运动试验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极量及次极量运动试
逐渐增加运动量,氧耗量平
验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
行增加,达到某一高水平运 动量时氧耗量最大,继续增 加运动量氧耗量不再增加, 这时的运动量称为极量运动。 当运动心率达最大心率的85 %-90%时为次极量运动。 年龄预计的最大心率=220- 年龄
3. 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 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 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 急性肺栓塞 7. 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主要禁忌征
(二)相对禁忌证
1. 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 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 电解质异常
4. 严重的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及/或舒张压> 11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