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中医治疗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治 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穴 位:内关、人中、极泉、尺泽、 委中、 三 阴交、足三里。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针刺操作: 以针刺为主,补泻兼施。内关用捻转泻 法行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 插补法;刺极泉在原穴位置下两寸心经上 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 以患者上肢麻胀或抽动为度;尺泽、委中 直刺,提插泻法,以肢体抽动为度。
平刺入头皮,快速捻转,同时让病人活动患 肢,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两侧胸腔区 对侧血管舒缩区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注意事项
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 多进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LOGO
预防与调护 预防:
LOGO
中风偏瘫运动障碍的特点 偏瘫特有的异常运动模式:上肢的屈肌
和下肢的伸肌共同运动的肌痉挛模式。
两周后, 始恢复, 痉挛始现, 急性期, 无随意活 约两周内, 动,以共 患肢呈弛 同活动、 缓性瘫痪。 联合反应 锥体束休 为主 克所致。 第5周~3 个月,以 分离运动 为主,能 完成较难 的功能活 动,痉挛 明显减轻
风阳上扰(中经络)
LOGO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穿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阴虚风动证(中经络)
LOGO
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 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 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 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取 穴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常规针刺疗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或软瘫期
随症加减: 风痰阻络者,加风池、丰隆、阴陵泉、合谷熄风化痰。 肝阳上亢者,加太冲、行间、阳陵泉清肝潜阳。 痰热腑实者,加膻中、中脘、天枢、丰隆、上巨虚、曲池。 气虚血瘀者,加气海俞、膈俞、脾俞、血海以益气活血。 阴虚阳亢者,加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滋阴潜阳。 瘀阻脑络者,加膈俞、血海、三阴交、百会活血通络。 语謇加廉泉、通里,或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口喎流涎,配颊车透地仓,下关透迎香。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
取 穴
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 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
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
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体旁,手臂伸 直,掌心向躯干;患下肢月国窝处 垫高,支撑踝关节使其保持中立位。
体 位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表现为硬瘫,以上肢屈肌和下
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为特征 避开会加重痉挛肌群的肌力训练和 治疗,纠正异常运动模式 硬瘫的治疗应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 平衡为重点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常规针刺疗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或软瘫期
治 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穴 位:肩髃、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 环跳、 阳陵泉、昆仑、三阴交、太冲、地仓、 人中。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张力平衡针法 -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技术。 用于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脑卒中痉挛瘫痪呈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腱反 射亢进。 张力平衡针刺法,选用伸肌、屈肌侧有效穴位,根据 两侧痉挛、弛缓的不同,施以不同手法,改善肌张力, 缓解偏瘫痉挛状态。 治 法:协调阴阳,缓解痉挛,通络起废。
中医治疗
董利平
凉州医院中医科
LOGO
中风病概述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 涡斜、语言不利为主证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 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涡斜等症状。进入恢复期 后多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蹇涩等症。
源流: 1、《内经》对中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论述:昏迷期:仆击、大厥、 薄厥。半身不遂期:偏枯、偏风、痱风。《素问.调经论》“血之与 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 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素问· 通 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2、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 证分类法,“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 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3、“唐宋”年代是对病因重新认识的分水岭,唐宋以前:认为“内 虚邪中”以外风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 4、金元:刘河间:“心火暴甚”。李东垣:“正气自虚”。朱丹溪: “湿痰生热”。王 履:“真中风”、“类中风”。 5、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李中梓:“闭证、脱证” 。清代: 叶天士:“肝阳化风”。王清任:“气虚血瘀”创立 ,补阳还五汤治 疗偏瘫。 6、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 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 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犯脑。
快速刺入皮下,根据肌肉丰厚度,提插捻转,以出现较强针 感为度,出针较快。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头针疗法
偏瘫对侧运动区
足运感区 偏身对侧感觉区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
选择体针穴位,得气 后接通电针仪,刺激 20—30分钟,隔日一 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肌张力变化 ,软瘫期用连续 波或断续波,硬 瘫期用疏密波
弱化手法: 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快
手
速进针后行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
法
技术标准:痉挛优势侧的针刺手法不宜过强。进
针动作轻柔快捷,快速进针,捻以不出现肌肉抽动 为度,出针轻慢。
强化手法:后取上肢伸肌、下肌屈肌侧穴位,快速进针,
得气后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
技术标准:痉挛劣势侧的针刺手法可较强,进针动作柔和,
LOGO
病证鉴别
病名 相同点 不同点
中风
有半身不遂或神 志障碍
口眼歪斜 言语不清 常伴有耳后疼痛, 口角流涎,
口僻
病证鉴别
病名 相同点
LOGO
不同点
中风
口眼歪斜,醒后 半身不遂,口眼 歪斜、言语不利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神昏后时间短、 发作时常伴四肢 逆冷,移时可自 行苏醒,醒后无 后遗症
厥证
主症:闭证症状(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 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加面白唇 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 白腻,脉沉滑缓 证机: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 机闭塞 治法: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LOGO
阴竭阳亡(中脏腑脱证)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 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 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气虚络瘀证
LOGO
(恢复期)
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 黄,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或细弱 证机: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肝肾亏虚证
LOGO
(恢复期)
主症: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 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 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证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常 规 针刺 法
醒脑开窍针法 张力平衡针法 其他针法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临证思路
针 灸 临 证 思 路
偏瘫恢复早期 表现为软瘫、肌力、肌张力低下
采取促进患侧软弱无力肌群收缩的
治疗方法,尽快提高肌力和肌张力 软瘫的治疗应以发展肌力为重点 偏瘫恢复中后期
LOGO
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阳闭——痰火瘀热:身热面赤、气粗鼻 鼾、痰声如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 绛干,甚则舌体倦缩,脉弦滑而数。 阴闭——痰浊瘀阻;面白唇紫、痰涎壅 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
4.辨病期:分三期
急性期:二周;中脏腑为一个月。 恢复期: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 :半年以上
LOGO
LOGO
内伤积损
病 因
劳欲过度
饮食不节 情志所伤 气虚邪中
病机
内伤积损 劳欲过度 饮食不节 肝肾阴虚 损伤肾阴 脾失健运 肝阳偏亢 水不制火 热极生风 阳亢风动 风火痰湿 窜犯络脉
LOGO
聚湿生痰 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 肝气不舒
阴精暗耗
痰湿生热
气郁化火
肝肾阴虚
肝阳暴亢
引动心火
气 血 上 逆 、 上 蒙 清 窍 中风
风邪痹阻经络 痰浊闭阻经络
气虚邪中
脉络空虚
LOGO
虚 火
阴虚、气虚
风痰、痰湿
痰
气逆
肝火、心火
气血 逆乱
上犯 于脑
气
风
肝风、外风 血瘀
血
LOGO
脾 心
病位在中脏腑
肝
标:风火相煽,痰湿壅盛 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本:肝肾亏虚、气血衰少
LOGO
诊断要点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点的。 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 身不遂等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 木等先兆症状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 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