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皮肤生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皮肤生理基础知识


基 质
基质是一种无定形 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 为粘多糖、蛋白质、电 解质、和水。保持组织 水份,为细胞代谢提供 营养,自然屏障,防止 病原菌大量侵入;对纤 维束起到粘合润滑作用。 (故老年人的皮肤多皱, 多干燥、多松弛)
纤维母细胞
基质
(三)皮下组织
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又称皮下脂肪层,其厚度约为真皮层的5倍, 主要作用是保温防寒、储存能量,缓冲外力, 保护内部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 神经、汗腺和深部毛囊等。
彈性纖維
膠原纖維
胶原纤维——真皮的主要成分,由胶原蛋白构 成,其胶原均结合成束,故有一定伸缩性, 使皮肤具柔韧性,抵抗界牵拉,防止皮肤松 弛。但缺乏弹性。 弹性纤维——较好的弹性,使牵拉后的胶原纤 维复原,在真皮的网状层较粗大,是构成皮 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 网状纤维——较幼稚的胶原纤维,仅见于表皮 下及汗腺,皮脂腺,毛囊和毛细血管周围。 创伤时大量产生,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纤维 母细胞厚度可防疤增生。
2
3
表皮层的结构
1.角质层 2.透明层 3.颗粒层 4.有棘层 5.基底层
角质层
位于皮肤最外层,由14-18 层完全角化、扁平无核的死细 胞构成的半层状结构,其形成 和脱落有一定的时间性,平均 约为14-18天。
1、角质层细胞含有角蛋白,具有较强的吸 水性,(角质层的含水量在20%-25%之间) 使皮肤柔软,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2、吸收部份紫外线。也可防止外界的灰尘、 杂质、微生物侵入。 3、化学因素的防护:酸、碱、有机溶酶有 一定的抵抗力
(一)表 皮
1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覆盖全身有保护作 用,表皮由外向内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 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表皮层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 感知外界刺激,产生触、痛、压力、冷、热 等感觉 表皮从基底细胞繁殖不断向表面推移,形成 各层细胞,以皮屑方式脱落,大概需要28 天,即皮肤的新陈代谢
棘 层
由4—8层带棘突的多 角形细胞组成,是表皮层 最厚的一层。由下向上渐 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 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 桥 1、细胞间隙内有淋巴液流 动,为细胞提供营养,具 有较强的生命活力,下层 的棘细胞有分裂能力。 2、参与外伤的愈合。
基底层
位于表皮最下层,是由一层排列整齐的圆柱 状细胞构成。 1、具有分裂繁殖能力。是表皮层细胞的生命之源。 2、决定肤色的深浅,平均每10个基底母细胞中含 有1个黑色素细胞。 3、抵御紫外线伤害的重要防线,(吸收、折射紫外线)
放大后皮肤的纹理
6.三角关系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畅通)
( 快)
(不畅通)
( 慢)
微小循环
(多)
细胞间脂质
微小循环
(少)
细胞间脂质
三、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功能 2、调节体温功能 3、感觉功能 4、吸收功能 5、呼吸功能 6、分泌与排泄功能 7、新陈代谢功能
保护功能
皮肤位于人体的最外层,就像量身 订做的一件皮衣,包裹着全身上下,对 人体具有保护功能,保护身体受伤与细 菌侵入,还可以保护较深与更柔软的器 官。
基底膜带
真皮与表皮交界处0.5-1微米呈波浪型交 接,细胞间有间隙主要含有中性粘多糖 基底膜带使表真皮紧密联系起来,是真 皮与表皮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能够交换原料 和氧气的半渗透膜和屏障作用 一旦受损或结构异常可出现表真皮分离, 形成表皮下水疱。
皮肤新陈代谢过程
正常皮肤新陈代谢周期为28天
最后形成角化死细胞自行脱落
中性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放大后皮肤的纹理
油性皮肤的分类
分类标准:角质层的水分是否缺乏 典型油性皮肤 油性皮肤 缺水性油皮肤
油性皮肤是不易衰老的肌肤,毛孔粗大、皮肤油亮有光泽、有弹 性、皮脂膜较厚,呈弱碱性ph值在5.6—6.6之间,油脂分泌旺盛
典型油性皮肤的表现特征
毛孔粗大 常出现粉刺、暗疮 皮脂分泌旺 盛水分充足 皮肤屏障功能完好 对刺激因素耐受度好 皮沟皮丘形成规则的网格状纹理
四、常规皮肤的分类及特征
(一)分类 标准:皮脂腺分泌的皮脂量及角质层的水分。
干性皮肤 中性皮肤
常规皮肤类型
油性皮肤
混合性皮肤
干性皮肤的表现特征
目测时难以观测到毛孔 皮沟皮丘不能形成规则的网格状 纹理目测时皮肤呈现亚光状态 皮脂分泌少 水分缺乏 皮肤屏障功能不佳容易受 刺激后出现敏感现象。
皮肤易出现干纹甚至脱皮现象
感觉功能
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可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 同的感觉,如对: 冷.热.痛.压等外 界刺激具有一定感知感觉的功能。
调节体温
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需要比较恒定的体温 做保障,正常体温有36℃—37℃左右。皮肤在体温调 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皮肤调节体温有两种方式: (1)通过血管调节体温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毛 细血管网大量开放,体表血流量增多,皮肤散发热增 加,使体温不致过高。当气温较低时,皮肤毛细血管 网部分关闭,使体表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保持体 温。 (2)通过汗腺蒸发调节体温 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 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 降低体温的作用。
皮肤的表面积: 成人的皮肤面积为⒈5—2平方米 皮肤的总重量: 总重量约占人体体重的16% 皮肤的厚度: 皮肤厚度约为0.5—4mm,表皮的厚度全 身各部位的皮肤厚度不尽相同,眼脸处皮肤 最薄,比较娇嫩,足底处皮肤最厚。 皮肤的含水量: 皮肤的含水量占身体含水量的18%—20%
皮肤的表面
在显微镜下皮肤的表面是凹凸不平 的,皮肤的表面有点象连绵起伏的山丘, 所以凸起的部位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皮丘, 凹进的部位称之为皮沟。
透明层
由2~3层扁平无核透明细胞组成, 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 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 只存在于掌、跖部位。
颗粒层
位于透明层下,由2—4层菱形细胞组成。
1、颗粒层细胞内含有晶样角素,有折射光的作用,可减 少紫外线射入体内;它是表皮的防水屏障,既可以减少 表皮挥发,也可是水分及有害物质不易有体表渗入。 2、易受酸、碱及阳光暴晒损害而失去功能。 3、常温下呈封闭状态,防止水分流失及细菌感染。遇热 会产生裂隙而吸收营养。 朗格汉斯细胞: 吞噬、加工、 传递过敏性抗 原的作用,与 免疫功能有关
向表层推移形成表皮各层细胞
不断地分裂繁殖产生新细胞
皮 肤 新 陈 代 谢 周 期
基底细胞直接从真皮吸收营养
(二)真皮层
乳头层
结缔组织 网状层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真皮层
基质
此层含水量占皮肤的60%,促进皮肤的湿润 和弹性。皮肤的坚实和弹性主要由真皮决定的。 储存水分和血液,对皮肤营养起主要作用。
二、皮肤附属器官
皮肤附属器有 皮脂腺、汗腺、毛发、指甲
1.毛

毛发数约140万根,为角质蛋白构成, 吸水性强,其中头发约为10万根,有三 个周期,生长期2—6年,衰退期1—2周, 休止期2—6个月,毛发可使皮肤避免摩 擦,有保湿和装饰作用。
2.皮 脂 腺
在真皮网状层内,均匀分布于皮肤表面, 可滋润皮肤和毛发,防止水分蒸发。皮脂腺 以短的排泄关在毛囊腔开口,又称毛囊腺, 除了脚掌和手掌外,全身都有皮脂腺,尤其 在脸部最多,皮脂腺的分泌在内主要受雄性 激素和肾上腺激素控制,青春期分泌最为旺 盛,中年后逐渐减少,在外皮脂腺可随温度 的升高分泌增多,皮脂的熔点为30℃左右, 皮肤温度若上升1 ℃,皮脂分泌上升10%,皮 脂是一种半流体物质,经由皮脂管到达毛囊 口,如果皮脂变硬,毛囊口被堵住,就会形 成粉刺,所以保持皮肤的干净,深入清洁毛 囊是十分重要的。
目测时皮肤呈现反光状态
典型油性: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放大后皮肤的纹理
缺水性油性皮肤的表现特征
毛孔粗大 常出现粉刺、暗疮 皮脂分泌旺 盛水分充足 皮肤屏障功能不佳 受刺激后出易现敏感现象 皮沟皮丘不能形成规则的网格 状纹理,有细纹甚至脱皮现象
目测时皮肤呈现反光状态
缺水性油性皮肤: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第一章 皮肤的生理基础
一、皮肤的组织与细胞构成 二、皮肤附属物及其生长调节 三、皮肤的生理功能
四、常见皮肤的分类
五、皮肤的颜色 六、皮肤的老化 七、色斑、痤疮
一、皮肤的组织与细胞构成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
表面的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一种组织。 覆盖于人体最外层,对人体起着极其重 要的保护作用。
一天中美容护肤的时间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对应生理变化
1、23-5:生长修复最旺盛时期——8倍,吸收力最强—— 应使用营养滋润品:晚霜。 3、6-7: 水合能力增强,循环下降,易眼肿——应使用 保护性日霜与眼霜。 5、8-12:皮脂腺分泌增加,抵抗力最强——可做刺激性 护理。 7、13-15:荷尔蒙下降,吸收力下降,易生细小的皱纹— —应使用精华素或紧肤膜保持肌肤生气。 9、16-20:循环能力增强,含氧量增加,吸收力增强—— 最宜美容院护理。 10、20-23:微血管抵抗力下降,易过敏,血压下降,易 水肿——不宜护理,尤其是敏感性肌肤。
皮肤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皮脂膜
呈弱酸性;PH值4.5—6.5
正常的肌肤还原过程 用) 20—30分钟 (中和作
皮脂膜的作用
1、控制水分流失,柔软肌肤和毛发。 2、缓冲,保护人体不受化学物质侵害 。 3、杀菌、抑菌菌,防止细菌繁殖。
皮脂膜
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内至外分三层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下组织
干性皮肤的纹理细腻、皮肤没有光泽、没有弹性、皮脂膜较薄,呈 酸性,ph值在4.5—5之间,皮肤干燥缺水。
干性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放大后皮肤的纹理
中性皮肤的表现特征
毛孔细腻
皮脂分泌适 中水分充足 皮肤屏障功能完好 对刺激因素耐受度好
相关主题